东海之滨的厦门,有座驰名中外的航海院校——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原集美航海学院)。
校史陈列室有块黑灰的石头,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好奇:面盆大小,表面风化的斑斑疤痕却十分坚硬。
这块石头被称为“搬不动的南极石”,被摆放在陈列室显要位置。
一位初来参观不知底细的人,竟然轻轻地举了起来:“谁说搬不动!”引起人们一阵哄笑和质疑。
校史陈列室摆放的都是校友赠送的纪念品,每件都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这块仅有几十斤重的石头为什么称为“搬不动的南极石”呢?它背后有什么故事?
一位老师揭开了这个秘密,它是一位著名船长特地从南极带来的,也是这位船长的“代名词”。
1999年2月一天的清晨,我国第一艘大型科学考查船“雪龙号”正行驶在浩瀚的印度洋。
此刻,罕见的超强热带风暴忽然呼啸而来,十几米高的浪涌嘶叫着成排向“雪龙号”猛扑过来。
“雪龙号”瞬间成了一叶弧舟,时而被推上浪峰,时而被砸向浪谷。螺旋桨打空车发出的声响震耳欲聋。船体发出阵阵撕人心肺的响声。
站在驾驶台上凝神暸望的是位年轻的船长,手扶着嘹望窗前的扶手,双腿稳稳站在窗前,不时发出舵令:“把定!左舵,右舵。”
这是艘价值连城的科考船,船上都是国内顶级的科学家。船舷外风狂浪急危机四伏。船舶每个动作:速度、方向、倾斜度、转向都时刻关系到船上人员的安危。稍有疏忽后果难以预料!
驾驶这艘“宝船”的船长来自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后来到国家海洋局,加入科学考查的行列。经过风浪,冰川,寒潮,大雾……的考验,从水手,驾驶员一直担任“雪龙号”船长,在短短的十几年里,驾驶“雪龙号”十一次穿越南太平洋风暴区。多次横跨赤道,航程超过10万多海里。在冰天雪地的南北极航行作业1万多海,创造了中国科考船的奇迹。
这位年轻的船长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安全驾驶“雪龙号”穿越了罕见的风暴区。
此刻,精疲力竭的船长竟瘫倒在驾驶台上。人们含泪将他扶下驾驶台。
船员太了解他们的“掌舵人”:倔强,坚守,对“雪龙号”不离不弃……但是,心疼和担心一直纠缠着船员的心:“雪龙号”漫漫的航程中,狂风、恶浪、冰川、海盗、疾病无时不在,“掌舵人”能坚持住吗?但是,这艘中国最大的科考船离不开他!
“掌舵人”似乎了解大伙的心思。一次南极返航途中,人们发现船长房间多了块“南极石”。
不久前,在“雪龙号”赴南极前的宣誓会上,一位年长的科学家代表大家表示:“困难再多,危险再大,也要像“南极石”扎根南极,谁也搬不走!”
人们明白了:船长是块搬不动的“南极石”,永远扎根在“雪龙号”上。后来,人们尊称他是“搬不动的南极石”。
事隔不久,“雪龙号”再次出现在南极的冰川里,站在驾驶台上的仍然是“搬不动的南极石”。
一年,这位“搬不动的南极石”建立了“雪龙之家”网站,仅一个南极航次就有近万人次访问他的网站:“什么力量让你坚守在这条险情百出的航程上?”他的回答十分坦然:“当一个人满怀对祖国的热爰,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的时候,他是不会惧怕任何因难的!”
“搬不动的南极石”在“雪龙号”上整整坚守了十七年。
这位使人敬佩的船长,就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毕业的袁绍宏。
袁绍宏出生在江苏姜堰市,航海学院毕业后加入了国家科普考察队伍,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离开大海,没有离开南极,没有离开“雪龙号”……
“袁绍宏船长是个铁血的男子汉,遇到艰险勇往直前。平时又是一个有柔软心肠的热心人。“老师接着讲起袁绍宏船长另外两个感人的故事。
2002年12月的一天,“雪龙号”从利特尔顿港起航不久,风力11级的强风暴袭击了太平洋上空,上百吨的海水涌上甲板,航行灯被打掉,配电葙被吹跑,电缆架被打散……前舱进水,船尾翘起,螺旋桨空转的剧烈震动声响彻海空……船体倾斜度超过了20度。人们纷纷奔上了驾驶台。
望着眼前的险情和船员期盼的目光,袁绍宏冷静沉稳,发出一个又一次指令。经过近一天一夜的校量,“雪龙号”终于闯出“魔鬼西风带”。
事后,人们发现平时很少流泪的船长眼眶红了:“危急关头,船长不能倒下,大家都盯住你。一旦船遇险,此刻无人能救你,也无法援救。只能靠自已的毅力和智慧。眼前不是别人,都是同甘共苦多年的兄弟啊!”
驾驶台顿时抽泣声响成一片。
另外一个感人的故事是“雪龙号”第十六次南极考查途中,由于劳累过度,一位极地硏究所的老科学家在南极卸货时累得大吐血,生命危在旦夕。“雪龙号”必须将其送到最近的智利港口抢救治疗。但是,此刻“雪龙号”已被浮冰层层包围,船头无法转向。人们发现,平时面对天大险情也镇静自若的船长眼圈红了,含着泪声撕力竭地叫喊看口令,“雪龙号”一米一米地撞击着浮冰。整整12个小时才闯出一条路。船长这时已经泪流满面……
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使在场的人感动万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当人们问起陈列室那块“搬不动的南极石”来历时,老师告诉大家:“一年秋天,“雪龙号”首航厦门,袁绍宏应邀回到阔别十几年的母校。深情地回忆起在母校度过的难忘岁月:“如果没有母校老师们辛勤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母校给了我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决心以优异成绩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并向母校赠献了这块意义非同寻常的“南极石。”
今天,当人们在校史陈列室里望见这块“搬不动的南极石”时,总会想起袁绍宏船长前往南报科考的日日夜夜和他对祖国科考事业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