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眼健为实
作者|陈真真
1、益生菌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宣传各种各样的“神奇”功效,但多为普通食品。
2、只有当食品中存在活的益生菌,且在保质期内保证足够活菌量的食品才能被称为“益生菌食品”,但众多益生菌产品标示混乱、活菌含量成谜。
3、绝大多数益生菌更多的只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而非直接的治疗作用,大家不要轻信某些非相关专业的“专家”或网络大V的推荐。
“每天一坐就是一整天,私处不适,无法安心工作,你就来这款蔓越莓女性益生菌啊姐妹们,50亿活菌,株株都是活的啊,多重守护私处健康,三个月你一定能看到效果。”在直播间,主播正在介绍一款益生菌固体饮料。
小颖向眼健为实透露,她正好有私处瘙痒的困扰,在主播卖力的推荐下,她既担心高价买来无效商品,又想着这款益生菌固体饮料应该比药物的副作用小,所以犹豫着到底要不要下单。
笔者发现,市场上打着益生菌“名号”的产品层出不穷,不少商家在宣传时也重点推销益生菌产品的功效,比如减肥、护肤、呵护私处、降尿酸等等。很多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存在一定的认知盲区,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陷阱”。
噱头十足、鼓吹功效,多为违规违法宣传
根据小颖的描述,笔者在电商平台找到了售卖此款产品的商家,据客服介绍,蔓越莓益生菌属于食品,安全无副作用,可以缓解阴道炎、白带异常、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妇科问题。
不是药胜似药,没有副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私处防御力,商家宣传的这些卖点几乎都能戳到女性心坎儿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款益生菌产品并不是获得“蓝帽子”标志的保健食品(我们常说的保健品),而是普通食品。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八条,**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其具有保健作用。**并且,我国《广告法》规定,即使是保健食品,广告也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
商家所说的“口服益生菌能调节女性私处菌群”可信度究竟有多少?一位三甲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医师告诉笔者,如果患者有阴道炎症,口服益生菌一般没有治疗效果。此外,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15年的《阴道炎诊疗指南中》特别提到,口服益生菌不能改变阴道的菌群,尚无研究支持益生菌可作为替代或辅助方法治疗阴道炎。
**普通食品当作保健品甚至药品,在电商平台公开夸大宣传功效,实属违规违法。**令人无奈的是,这并不是个例。
早在2021年9月,养乐多关联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因宣传益生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等被罚款45万元。
截图自信用中国
除了在电商平台营造噱头,益生菌产品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摇身变成蒙骗老年人的“神药”。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海淀警方曾打掉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成员以保健品促销员的身份进行免费“健康讲座”,向老人宣称他们卖的益生菌胶囊可以溶血栓、降血脂。在他们的鼓吹引导下,老人先后花六万余元购买了相关产品,服用后病情反而更加严重。据嫌疑人交代,这些益生菌胶囊成本只有十几元,且根本不具有治病功效,却卖到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高价。
标示混乱、活菌量未知,真真假假的益生菌迷人眼
目前公认权威的益生菌的定义,是2001年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即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产生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因此,只有当食品中存在活的益生菌,且在保质期内保证足够活菌量的食品才能被称为“益生菌食品”。
根据《食品用益生菌通则》,食品用益生菌和含益生菌食品均应标示菌种的中文名称和菌株号;应标示在保质期内的益生菌活菌数量,推荐含益生菌食品在保质期内益生菌活菌数量≥1000万 CFU/g(mL);不含活菌(益生菌)的产品,不应以“食品用益生菌”“食品加工用菌种(益生菌)”“益生菌××”“含有益生菌××”或其他等效名称命名。
作为团体标准,《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并不具有强制性,但其中的种种要求有利于推动益生菌行业规范化发展。
益生菌具有三个不同的限定词:属、种、菌株。益生菌种类繁多,同一益生菌菌种包含多个菌株,单个菌株的获得需要经过机构筛选、认可,才会被授予菌株号(益生菌名称后面的一串字母和数字)并最终应用于产品中。比如植物乳杆菌299v,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属的一个菌种,而299v则是菌株号。
笔者查看了众多所谓的益生菌产品,发现益生菌含量标注比较混乱。一款益生菌软糖的配料表显示,产品添加了凝结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两个菌种,但未标示相应的菌株号。
还有一款益生菌发酵乳仅标注了出厂时的活菌添加量,针对“产品不冷藏的话,活菌量会不会降低很多”这一问题,A店铺的客服表示,产品需要冷藏保存,活菌数量是可以保证的。B店铺的客服则表示,无法保证保质期内的产品的活菌量是否与出厂时一致。
笔者查询资料并咨询专业人士得知,活的益生菌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从生产、包装到储运,太热不行、太湿不行,要精确地把控各个环节中的参数,维持适宜益生菌存活的条件,才能保持高活菌率。而在经过漫长的销售环节之后,究竟还有多少活性益生菌能进入消费者的肠胃,可以说是个未知数。此外,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也曾表示,要想让益生菌发挥作用,必须保证进入肠道的益生菌是活着的,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益生菌产品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笔者还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某些益生菌食品为灭活益生菌,商品详情页显示“灭活益生菌保留了有益菌的原有特性,还不受温度环境的影响”。
既能解决益生菌的生存问题,又能保留益生菌的功效,灭活益生菌似乎比活菌更牛?对此,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灭活益生菌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益生菌应当是活菌,如果产品标示了“杀菌型”或“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真正的益生菌产品。
成本低至6毛,益生菌代工市场鱼龙混杂
笔者注意到,在1688、爱采购等平台,益生菌产品代加工的信息有很多。
在爱采购平台,笔者以电商销售的身份咨询益生菌代加工的价格,有代工厂客服表示,代加工起码三千盒起,量大更优惠,可以根据需求,自由定制菌株和外包装。此外,客服提供的报价单显示,一款代工生产的益生菌产品一盒里有10小袋,每袋5克,原料生产成本6毛钱,每盒的成本不到8元。客服表示,根据添加的菌株规格,价格也不太一样,每盒的成本一般在5元到8元之间,如果卖得好的话,可以卖到五六十元一盒。
某益生菌产品代加工报价单
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低端代工品牌涌入益生菌市场带来了产品的同质化,随之而来的价格战让部分代工品牌盲目降低成本,这就导致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我在网上买了一盒益生菌黑咖啡,但收到的实物配料表里只有速溶咖啡粉,根本没有益生菌,问了商家,商家辩解说咖啡里确实是含有益生菌的,只是配料表上没有写,挺无语的,就投诉了。”小柳向笔者吐槽自己购买益生菌产品的经历。
笔者在某投诉平台检索关键词“益生菌”,发现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多个益生菌产品,涉及产品破损、有异物、没有效果甚至非法添加婴幼儿禁用的益生菌等等。
不少厂商在广告宣传中打擦边球、制造“养生焦虑”,营造出一种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解,由此频发行业乱象。消费者也要多了解益生菌相关知识,不要轻信某些非相关专业的“专家”、网络大V的推荐,不要过分期待益生菌保健品或食品在治疗疾病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
本文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