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做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郭孔辉
郭孔辉的家,像个汽车模型博物馆。他爱收集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汽车模型,不仅车门能打开,方向盘能转动,轮胎还很灵活,有些还是“绝版”。 郭孔辉曾为第一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世界级名牌轿车——“红旗”轿车解决了“不能快跑”的棘手问题。但沉迷研究汽车的他与汽车的这段“姻缘”,用他自己的话说,却是“包办”。 20 世纪50 年代初,郭孔辉高中毕业,考上了清华大学航空学院。1953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被调到北京航空学院。不久,他转学到华中工学院,改学汽车专业。 “学航空专业算是‘自由恋爱’,与汽车结缘则有点像是‘包办婚姻’。”回忆起来,郭孔辉豁达一笑,“我还要感谢这段经历,不然就不会有我在汽车领域的成绩。” 为何能淡然看待个人学业的转折?只因郭孔辉心中始终存着“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的信念。在他年幼时,抗日战争爆发,刚会叫“爸爸”的他,因战争失去了与父亲的联系。1941 年和1944 年,福州两次沦陷,他两次失学。 “连年的战乱和窘迫的家境让我从小就懂得了要争分夺秒地学习。”国家受屈辱、亲人痛离散的苦难记忆太深刻了,面对专业调整,郭孔辉难以忘记当时华中工学院黄礼副教务长的话:“要去创造自己经得起考验的历史。” “这是真正的大道理,无论是做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成了郭孔辉始终奉行的价值观,无论到哪里,他都内心敞亮且心态积极。1955 年,他坦然面对求学生涯的再一次转变——由于院系调整,他从华中工学院转至刚刚成立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他心中始终存着这样的信念:“知识分子一定要有真本事。这样等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有所作为!” 1971 年,为国家时刻准备着的郭孔辉开始大展身手,走在了中国汽车科研道路的前列。当时,要开发新一代“红旗”轿车,技术上面临着难题——“(‘红旗’轿车在国外)使用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快跑”,轿车厂寄望郭孔辉解决“红旗”轿车高速操纵稳定性的问题。可这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当时国内没有人搞得懂,技术难度很大。郭孔辉没有顾虑,他接下了任务:“说中国的轿车跑不快,这是影响我们国家声誉的大事!我的基础相对较好,解决这个问题责无旁贷!”从试验评价方法到研制测试仪器,郭孔辉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提出的一系列评价分析方法,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60 多年来,郭孔辉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他是我国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是我国最早把系统动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振动与载荷研究的学者,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杰出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汽车悬架、振动与载荷、轮胎力学、驾驶员模型、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虚心善以前人为师,创新不为前人所限”,这是郭孔辉对学生的寄语,如今被镌刻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一楼的展厅内。对他来说,创新不仅是为了从技术层面提高中国轿车的水平,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志气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