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系统意识:人类意识的第二次觉醒(下)

李不言
原创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
收藏

系统意识首先明显不同于个体意识,又和个体意识密不可分。

为方便理解,我们也可以把系统意识称作超意识——这里的“超”是指“超出”、“超越”、“超脱”了个人主义、个体意识层面上的一种更高意识形态。

系统意识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也离不开系统意识。系统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系统意识决定系统的基本性质;个体意识呈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个体意识体现并丰富着系统意识;系统意识需要通过个体意识来得以实现;系统意识和个体意识会相互转化。

——系统意识对个体意识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违反系统意识的个体意识则会受到系统的惩罚。

——任何系统意识只能大致包括个体意识;任何个体意识不能完全被包括在系统意识之中。

其次,系统意识也绝不等同于集体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把人的心理比喻为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而在水面与深处中间的那一部分,就是前意识。为区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又称集体无意识)理论,为理解人类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潜藏在人格结构最底层的部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荣格把他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比作“岛理论”。岛和冰山的本质不同在于,一个处于悬浮状态,一个连接着广袤的海底根基。显露出水面可以看到的那些岛屿,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涨潮落忽隐忽现的水下岛体部分,荣格称之为个体潜意识(相当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潜意识);而岛的最下面是作为基底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那么,怎样理解系统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不同呢?

打个比方,一棵树靠着源源不断从根部汲取水分养料,从小苗长成大树,对这株树的茎叶花果实来说,深深植入大地的庞大根系,就是它们的集体潜意识。

但是,树的成长仅仅依靠从根部获取营养是远远不够的!旁边一株高大疯长的“霸王树”会遮挡住它生长所必须的阳光、空气;骤然而起的狂风会将它拔地而起或者拦腰折断;霹雳闪电会使它起火自焚;还有,那个刚刚失恋的年轻护林员还拿它撒气,用一把锋利的小刀不断在它的脸蛋、胸口乱刻乱画,使它生不如死……

能不能让这株可怜的树免遭伤害?

很显然,仅凭着对集体潜意识的研究,是无能为力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只看见树木,还要看见广袤的丛林!

借用荣格“岛理论”的比喻,本书也可以把系统意识(超意识)理论形象地喻作“丛林理论”。

或者,如果我们把集体潜意识看作脚下的大地,那么系统意识(超意识)则是头顶的天空。所以,中国人崇尚的天地人和,其实质就是追求一种个体意识、集体潜意识和系统意识(超意识)的和谐统一。

第三,系统意识的核心是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

本书认为,自和谐是包括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在内的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是系统的主体和核心运行机理,是系统为实现自身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工作方式以及诸要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具有以下特性:

目标性: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的基本趋力或核心目的,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即由无序走向有序,由无效走向有效,由低级走向高级,由混乱走向和谐。

功能性:在系统产生、发展到终结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和决定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制约性: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对系统内诸要素具有制衡、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而且这种制约性对任何系统都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消除的。

规则性:系统自和谐运作机理的制约性是靠系统自身固有的规则性来实现的。任何违反系统规则的行为一定会受到系统的惩罚。“人的一切动作、运动、变化、各种不同的状态、变革,都是经常被一些法则支配的。”(霍尔巴赫)

关于家庭、组织、人格系统的基本规则,本书将在“中篇:实务篇”进行重点研讨。

至此,本书可以给系统意识作出如下定义:

系统意识也可以称作超意识、超个人意识、丛林意识、“大我”意识等,是由系统的客观存在方式所决定的、超越个体意识层面一种更高意识形态,主要由维系该系统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规则组成,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效能,对系统及其组成要素起着制约、规范和统领的作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作者:李不言)

评论
李学茹
秀才级
系统意识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也离不开系统意识。
2023-04-04
赵国洪
少师级
系统意识离不开个体意识;个体意识也离不开系统意识。
2023-04-05
徐世如
贡士级
已学习
2023-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