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虫叮咬传播,多见于夏秋季节(7-9月),潜伏期为多为10-14天。大多数患者感染乙脑病毒后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重型患者病后可遗留语言障碍、精神异常、智力减退、瘫痪等后遗症或出现死亡。
治疗:患者应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应密切观察病情,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脑,应采取积极的对症和支持治疗,维持体内水和电解质平衡,重点处理好高热、抽搐、控制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乙脑是怎样传染的?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与人关系密切的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均可因被蚊虫叮咬而感染乙脑。同时它们也是乙脑的传染源,即蚊子叮咬了这些有病的动物后再叮人,就可将乙脑传染给人类。通常乙脑在人群中流行的前几周,已通过蚊子→畜禽→蚊子的循环而广泛传播。因此,畜禽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当人体被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就随着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经4-21天的潜伏期后,先在人体被咬处的细胞中生长繁殖,之后经血液到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大量繁殖,然后再回到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症。人类感染乙脑后仅有较短的(约1周)的病毒血症期,而且血中的病毒含量也少,因而人类的乙脑患者不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1)灭蚊、防蚊 要注意杀灭越冬的蚊子和早春的蚊子。
(2)做好对猪、马等牲畜的管理 搞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接种 及时注射乙脑疫苗,能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是预防这种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4)药物预防 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7天,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强身健体 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6)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要让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种病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患者,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同时,对家属及患者讲解乙脑预防知识,告诉他们在乙脑流行季节应进行疫苗接种,开展防蚊、灭蚊工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出现有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者,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发病率。
科普医师:陈小丽
工作单位:平舆县西洋店镇卫生院
原文题:《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