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描述清明时节绵绵春雨的景象,很多网友可能纳闷,清明时节我这边踏青赏花,春光明媚,一点雨都没有,还时不时来点沙尘天气,杜牧描述的景象在哪里啊?这一点都不准啊!
说杜牧不准的朋友,可能得考察下杜牧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天气,我们中国国土面积广阔,从极北的黑龙江漠河到极南的三亚天涯海角,跨越好几个气候带,清明时节最北方的朋友还没脱去冬装,岭南两广和海南有人早已经换上了夏装。杜牧描写的区域是我国江南地区,江南地区在这个季节是著名的江南春雨期。
按照记载,这首诗作于杜牧担任池州刺史之时,池州别名“秋浦”,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设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诗仙李白钟情秋浦,五游秋浦,留下多首《秋浦歌》。刺史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杜牧的职务相当于池州市市长。
清明是每年4月5日前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独树一帜。清明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0摄氏度以上,进入春季。这时候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减弱北撤,但是还维持一定的强度,而南方的暖湿空气增强北上,二者在长江流域相遇对峙,基本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从而形成长期阴雨天气,即我国著名的“江南春雨”,学术上也称作春季持续降水(SPR)(Tian and Yasunari, 1998)。
根据研究人员对安徽观测资料的分析,安徽省在清明节及其前后一天中至少有一天出现降水的概率在江南北部为60%—80%,在江南中南部在80%以上,江南南部最高超过90%。所以杜牧所在的池州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是达90%以上的大概率事件(王传辉 and 刘承晓, 2017)。
江南春雨的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大致与南岭、武夷山脉重合,大值区大致在24~30°N,110~120°E,中心强度达6~7毫米每日(万日金 and 吴国雄, 2006),这个范围大概从四川盆地一直到长江入海口,都是属于春雨绵绵日照较少的区域,有个成语“蜀犬吠日”就说的是四川盆地多阴寡照,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觉得陌生开始叫。
另外一个对江南春雨印象深刻的是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豪放派词人苏轼,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镇馆之宝是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当时苏轼因为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黜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也就是现在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他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又遇到江南春雨的绵绵降雨,于是写下两首寒食诗。寒食节是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在《寒食帖》里他写道“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说春雨连续下了两个月,像秋天一样非常萧瑟,“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说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江水上涨,江边的房子就像是江里的渔舟;“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想要报效国君,但是可望而不可及;故乡的祖坟远隔万里,心如死灰不能复燃。这是苏轼诗词里难得比较灰暗的作品。
安徽省清明节及其前后一天中至少有1天发生降水的概率空间分布(单位:%),图片来自(王传辉 and 刘承晓, 2017)
江南春雨是4月至5月东亚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直接原因是我国江南正处于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强劲西南风风速中心的下游,具有强烈的风速和水汽辐合。而之所以在我国特有,根据本世纪初吴国雄院士团队的分析(万日金 and 吴国雄, 2006),这种气候的形成和青藏高原有关,正是由于“第三极”青藏高原的存在,西风带在高原分为南北两支,春季两支气流在江南地区汇合,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还有强热力加热作用,使得绕过青藏高原的西南风更强,从而降水更强。如果做数值预报实验,把青藏高原去掉,或者把青藏高原降低高度,就发现江南春雨的雨带就消失了,西南风也没那么强,这些表明青藏高原在江南春雨的气候形成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江南春雨会带来宝贵的水资源,缓解长江流域冬季和早春的干旱,但长期阴雨寡照也会对农业和交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大家的心情,所以“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时候前面酒旗招展,杏花村的酒就格外美味,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了,不管是绵绵的春雨,还是人生的际遇变化,都在杏花村的酒里暖了身醉了心了。
参考文献:
万日金, 吴国雄, 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10): 936-950
王传辉, 刘承晓, 安徽省“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气候论证,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 40(01): 70-76
Tian S-F, Yasunari T, Climatological aspects and mechanism ofspring persistent rains over central China,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Society of Japan. Ser. II, 1998, 76(1): 57-71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魏科
审核:崔国辉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副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