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宋代建窑“油滴釉”

临沂陶瓷材料科技
科普传统陶瓷、新型陶瓷材料工艺技术及发展应用。
收藏

宋代建窑“油滴釉”

“油滴釉”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珍贵瓷器之一。

油滴是一种形象的叫法,顾名思义就如同水中漂浮的油珠,现代术语称为结晶釉。油滴有银白色、灰色、红色、五彩色。

“油滴”一词,在我国的古籍中罕有记载。“油滴天目”这个名词由日本人创造出来的,是用来称呼当时从中国进口釉面上密布银色或赫色星斑的黑色建盏的。在日本应永年间(公元1394一1427年,相当于我国明洪武至永乐)所著的《禅林小歇》一书中“油滴”一词,也与“暇变”、“天目”第一次出现。

油滴是伴随着黑釉瓷器的生产而烧制的。油滴釉的烧成温度范围很窄,装窑时必须根据经验放在最合适的窑位,并严格控制烧成温度和升温速度,符合其烧成曲线才能成功烧出。

如果烧成温度太低,釉层粘度太大,三氧化二铁分解在釉层中所产生的气泡不能上浮至釉面,将富铁相带至釉面,就无法在冷却析晶形成“油滴斑纹”;而温度过高,釉层粘底过低,流动性过强,气泡带至釉面的富铁相会下沉,“油滴”斑纹也无法形成。

除建窑外,我国北方在古代同样生产过许多油滴黑釉器,据说其中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鹤壁窑以及山西的临汾窑等,都有这类器物,而以临汾窑的产品较多。一般认为,建窑终烧于元末,故建窑油滴盏的烧制应在宋元之间;而华北油滴至今都有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