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北京市科协×北京卫视《大先生》,逐月探火,深空远征

北京科协

4月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航天航空篇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未来团”跟随“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带教老师贾阳、温博,开启深空远征之旅。

中国探月工程,硕果累累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成功绕月,**迈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2010年10月,**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在完成既定科学任务之后,科学家决定让嫦娥二号向太阳系更深处远征,进入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并在更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以870米的距离擦身而过,拍摄到全世界首张珍贵影像。以这种奋勇的姿态,诠释着征途无尽,孤胆前行。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实现在月面着陆,**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并首次释放了巡视器“玉兔1号”,让“广寒宫”的神话照进现实。

2019年1月,**科学家决定让嫦娥四号在月背着陆。**由于地球对月球的潮汐锁定,亿万年以来,月球一直以正面朝向地球,世界各国也从未在月背进行过任何探测。嫦娥四号的成功登陆,让全人类看到了月亮背面的样子。而为了解决在月背的通信问题,中国率先发射了一颗联通月背信号的中继卫星,名为“鹊桥”。2020年11月,**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成功返回地球,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从举头望月,到深空往返,中国航天人一步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向往。中国探月工程中的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有叶培建的身影。

力排众议,敢为人先在这看似屡战不败的中国深空探测背后,我们的探索其实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嫦娥四号发射之前,在月球正面软着陆的观点占了上风,因为这一方案安全、有把握。**但叶培建却主张做更难的事情——飞向月球背面,因为月球背面的地质、资源、天文环境都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当时全球还没有哪个探测器落在月球背面,在他的坚持下,月背方案最终得以被采纳。

叶培建之所以一次次甘冒风险,敢于突破,是源于他从小就建立起的家国情怀。叶培建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他小时候,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对比美军的装备,中国十分落后,中国志愿军是靠着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气概赢得了战争,于是叶培建从小就立志将来要搞国防事业,考大学时他坚定地选择了航空院校,他认为国家要强大必须努力进步,小步跟是不行的,必须要大步前进。一腔热血,只为祖国更加强大,是叶培建多年来航天历程的真实写照,说到自己的中国梦,叶培建表示:“我就是要为祖国的强大再做一些贡献,过去要做,现在要做,未来也要做。”

更多内容,敬请锁定周二21:05北京市科协、北京卫视《大先生》。

来源:BRTV大先生

评论
smxh676
大学士级
航天精神是国之大气的基石,需要一代代航天人传下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2023-04-08
马绍君
庶吉士级
我就是要为祖国的强大再做一些贡献,过去要做,现在要做,未来也要做
2023-04-08
徐世如
贡士级
已学习
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