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俗称人体的“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壁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支撑力减弱,在高血压或动脉血流冲击下形成的局部性或者广泛的扩张或膨出,医学上称为动脉瘤。
用久了的车胎在充气时会出现球样的膨出,与此相似,人体血管也有三层组织组成,当内膜和中膜出现损坏,也极易出现扩张为动脉瘤。动脉瘤虽然不是人们常说的恶性肿瘤,并不是实质性肿物,但是其危险性在于一旦人体血管出现破裂出血,往往无法争取到抢救的机会,但是能迅速威胁人的生命。
动脉瘤往往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因此吸烟、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多发。动脉瘤有可能病情比较隐蔽,往往没有明显的不适,多在身体检查或因其他不适而就诊时被医生所发现。部分病人可有腹部跳动感,有的自己可摸到肚脐上偏左侧出现搏动性肿块。当动脉瘤较大压迫周围脏器时,可有饭后腹部饱胀、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腰部疼痛往往提示动脉瘤有破裂倾向。血管彩超是门诊最常用也最便宜的检查,包括主动脉螺旋CT成像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血管造影都能确诊。以前治疗此症的经典有效方法是外科手术,需要腹部甚至胸部开刀,目前国际上手术死亡率在2-4%。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新选择,大大降低了死亡风险。其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无需开腹,只需要在病人腹股沟处进行小切口,在动脉瘤内送入覆膜支架,在血管腔内重建新的血液通道,最终达到消灭动脉瘤危害的目的,由于其微创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目前是大多数心血管中心的首选治疗手段,但一般难以掌握,技术难度高、费用较高。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该项治疗,须根据瘤体具体解剖情况而定,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人,并且由有经验的团队实施。
周宏教授接诊的这名患者74岁高龄,长期高血压,因腹痛在当地医院以胆囊炎进行治疗而无效转入我院,经过诊断发现腹主动脉梭形扩张,最宽处66X65mm,经过多学科讨论,医生们决定在巨大的血管腔内进行操作,通过股动脉微创切口,将分叉形和直形的人工血管依次输送到动脉瘤内,然后在血管内再进行“组装”,完成腔内血管隔绝和管道重建。
由于患者动脉瘤瘤颈比较短,靠近左肾动脉仅1-2公分,右髂动脉也有“糖葫芦串”样的动脉瘤,左侧髂动脉重度迂曲,并有多处钙化斑块,因此手术难度较大,血管外科教授李介秋主任和心胸外科周宏教授一起通过多次的导丝交换技术、“翻山技术”、支架吻合技术、分支重建技术、球囊扩张技术,两人密切配合,首先在患者左右双侧髂动脉建立输送人工血管的轨道,依次运送造影导管、“裤衩支架”、“直形支架”、扩张球囊等原材料到动脉瘤腔内,李介秋教授导管操作像耍杂技一样娴熟,精准的套取导丝,准确定位,完美的逆行“穿越”,进入“裤衩分支”……历时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复杂的腔内隔绝和通道重建。
血管病专家提醒:一旦发现腹主动脉瘤病人应及时戒烟,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压,调控情绪,忌大喜大悲和剧烈活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进行规范的降脂治疗,比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病变者,季节交替期需注意保暖防寒,减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避免剧烈咳嗽。老年人应保持生活规律,血压稳定,减轻体重,尽量避免便秘、身体撞击、剧烈运动和各种可能造成胸腹腔压力增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