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真的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嘛?
用很多人的观点看,胖子有一层天然的脂肪,在冬天可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
但胖人到底怕不怕冷,还要从脂肪说起。很多人觉得看上去胖乎乎的,有肉,就是胖子,但人的胖瘦不应以视觉效果来判断,而要根据体脂率来评定。看着胖的人可能肌肉量多,肌肉紧致、不松弛;而看起来瘦的人,可能脂肪含量并不少。
脂肪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它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暖。脂肪就像一个隔离层,防止体温发散,在寒冷冬季帮助我们维持正常温度[1]。这也就是我们认知里的“胖人不怕冷”的来源。
除了“保温”,脂肪还有以下功能:
1.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热量
2.当受到外力冲击时,保护器官减少伤害
3.负责部分维生素的存储吸收
(比如维生素A、D、E、K)
4.其中的磷脂和胆固醇
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固醇类是合成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必备物质。
但脂肪不是越多越好,脂肪过多可能导致肥胖、脂肪肝、内分泌紊乱、关节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脂肪多也不代表不怕冷。
大部分脂肪分布在皮下,是机体储存热量的一种方式,能起到保暖效果。不过脂肪根本无法让自己产生热量,之所以能抵御寒冷是因为脂肪能避免体内热量散失。
既然有如此强大的保温层,胖子为什么还是怕冷呢?
因为保温层是不产热的,真正产热保温的是肌肉,肌肉组织中分布着大量毛细血管和纤维,血液流通时为肌肉提供热量,血液循环速度越快,越容易感觉到温暖。身体上的产热场所是线粒体,正好肌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线粒体,所以肌肉能自主产热。
肥胖的人大多吃得多,动得少。他们体内脂肪量多,但是肌肉含量却不多。肌肉的血液供应丰富,每块肌肉均有自身的血液供应。肌肉含量低,血液供应也会受影响,这就使得胖子体内热量传达受阻。外界寒冷时,胖子也是会觉得冷的。
一些肌肉少的胖子甚至比瘦子还要怕冷。这是因为脂肪细胞的线粒体要比肌肉细胞的线粒体要少。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它就相当于一个“打火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供能营养素就相当于打火机里的“燃油”。胖子体内脂肪多,“燃油”够足,但是脂肪中的线粒体要比肌肉少,所以供热过程中胖子缺乏了“打火机”。有燃油,却没有打火机,火就打不着了,无法产生足够热量让人暖和起来了。
跟肌肉量不足的胖子相比,对肌肉量丰富的部分瘦子来说,这些人虽然瘦,但是他们代谢能力强,体内储存的“燃油”能够充分燃烧,使得他们拥有强大的御寒能力。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健身教练们了,当我们穿着冬装在瑟瑟发抖的时候,那些健身教练还穿着秋装甚至夏装在锻炼。
所以我们不仅要正确看待脂肪,还要在冬天采取行动,让我们自己成为“冬日暖宝”。
1、均衡锻炼
完整的训练需8~10个不一样的动作,身体上大多数肌肉群参与其中,涉及的范围较广,不能只是练手臂、腿部或臀部。值得注意的是,身体每个部位练到位后,才能开始练下一个地方。青年人增加肌肉可选择器械运动,老年人可选择慢步走。
2、先练习大肌肉群
常见的大肌肉群训练有卧推,有两个以上的关节能得到锻炼,因此先锻炼大肌肉群;然后再锻炼小肌肉群如小臂弯举杠铃。
3.补充足够营养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的基础,因此应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瘦肉、蛋类和豆类[2]等,应把蛋白质均匀分布在一日三餐中,这样能更好的合成肌肉;身体上大多数钙分布在牙齿和骨骼中,仅仅一小部分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钙元素参与肌肉兴奋和收缩以及神经传导,而且也利于血液凝固,可以从豆类或豆制品、绿叶蔬菜和奶类中获取钙;研究发现,成年人体内缺乏维生素D易造成肌肉和骨骼疼痛,若想要增加肌肉力量,需多吃动物肝脏和蛋黄等。
4.合理穿搭
从科学的角度看,冬天御寒并不在于衣服穿多少。因为衣服本身不产生热量,穿衣服只是提升了身体的保暖性。
而从生理角度看,穿的衣服过多过厚,会抑制体温调节功能的适应性,反而造成御寒能力减弱。所以,正确的穿衣方法是选择质轻又保暖的羽绒制品。而像太紧的高领内衣或毛衫,不但保暖效果不好,还容易压迫到颈动脉,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还是不穿为好。
另外,天冷时最好戴上一顶合适的帽子,也是一个不错的保暖方法。生理学家就做过实验,在15℃的气温下,不戴帽子又不常运动的人,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1/3;在4℃左右时,散失热量增加至人体总热量的一半。由此可见,寒凉的天气里,头部保暖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是胖子还是瘦子,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要让自己暖暖过冬,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生病,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文献:
[1]李博萍, 杨永录, 熊资. 机体产热作用的中枢调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14, 43(2):4.
[2]杨月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徐朗 科普创作者
审核:李南南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工作部副部长 二级调研员 中国科普作家(医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