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杨拴盈:三十余载学科深耕,坚守传承不忘初心

医师报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关注医生、聚焦医事。
收藏

或许,每个人选择职业的契机不尽相同,有的人因为梦想,有的人因为经历。

“我的父亲患有慢阻肺,常年咳嗽气喘。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拴盈教授表示,自己选择走上“从医”的道路,与父亲的病情有很大关系:“我那个年代,农村生活很苦,很穷,没有吃的,更不用说别的了。

父亲有慢阻肺,长年气喘,但不得不强撑着去劳动,挣工分,两个姐姐连中学都没有上。全家人拼命供我读书。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杨拴盈:三十余载学科深耕,坚守传承不忘初心

杨拴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杨拴盈回忆,1983年如愿读医后,5年本科生活让他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而大二时父亲的一次病危更让他坚定了在呼吸相关专业领域深耕的信念,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对杨拴盈来说,是理所当然。

“本科毕业后我被留校到第二附属医院,成了一名内科医师,1993年我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随后又读了博士学位。”在本科毕业后两年多时间里,他利用晚上时间到放射科看胸片,遇到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而且还看完了放射科老师收藏的数千份影像资料。在他看来,影像就像呼吸科医生的眼睛一样。

从业至今三十余载,杨拴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与探索从未停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呼吸介入诊疗和呼吸慢病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目前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是对广大群众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近年来,我国肺癌患病人数持续攀升,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肺癌患者日趋年轻化,20-30岁肺癌患者人数增加,女性肺癌患病率持续增加,这已经引起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在杨拴盈看来,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不良的生活习惯。高达90%左右的肺癌与吸烟有关,同时,吸烟也会导致其他很多疾病,因此,应大力推行戒烟,且青少年吸烟和女性吸烟同样值得关注。年轻人手机不离手,甚至晚上睡觉,手机就放在枕边,尽管手机的辐射和肺癌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据,但值得研究。运动少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通病。

2、新装修的房子没有经过充分的通风,就住进去。这主要与氡及其子体有关。

3、作息不规律,尤其是经常熬夜。

4、肺部有基础疾病,如慢阻肺、陈旧性肺结核、肺纤维化及尘肺等,这些患者相对来讲易患肺癌。

5、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癌症是“节省”出来的,如长期暴露于烹饪油烟、煤烟及生物燃料等,但又不开抽油烟机;该体检时为了节省不体检等。

6、癌症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如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癌症,那就要有警惕性,定期体检。

7、职业暴露等因素,如长期暴露在铜矿、锡矿、水泥厂等污染比较大的环境工作但没有基本的防护措施等。

8、长期压力大,焦虑,情绪不好等。

个体化治疗是肺癌治疗必经之路个体化治疗是肺癌治疗必经之路。在肺癌的治疗中一定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心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病理学类型、分期,尤其是要检查有没有驱动基因突变,这就是肺癌的个体化治疗。

肺癌早期也就是Ⅰ~Ⅱ期,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手术。患者心肺功能不好,或不愿手术,可选择根治性放疗或呼吸介入微创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

Ⅲ期肺癌属于局部晚期,治疗争议最大,其中Ⅲa期患者部分可手术,Ⅲb期少数有手术机会,绝大多数已经没有手术机会,可进行保守治疗,同步放化疗为目前的标准治疗。对Ⅲ期患者,通常会经过MDT即多学科会诊,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式,达成个体化治疗。

Ⅳ期以内科方法为主进行综合治疗,患者如果有驱动基因突变,首选靶向治疗。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用免疫治疗,如不适合免疫治疗,那就选化疗或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

杨拴盈教授建议:“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戒烟,推动肺癌的早期筛查,呼吁民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重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重视胸部CT(尤其是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作用。重视肺部小结节的全程管理。”

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仅14%,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对此,杨拴盈主任认为,这与科普宣传不到位,广大群众健康意识淡薄,不重视健康体检有关。

当然,与医疗资源、医疗水平不均衡也有关。杨拴盈坦言,肺癌的确诊需要依靠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及病理学检查,但客观来说,目前很多II级医院都没有开展这些检查,所以很难做到对患者早期、及时确诊;很多医院没有独立的呼吸科,呼吸专科知识匮乏,这都是导致早期诊断率低的重要原因。

很多II级医院没有呼吸专科和肿瘤科,不开展肺癌的治疗。即使III级医院,肺癌的治疗也很不规范。

肺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规范的治疗仍是长路漫漫,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师共同努力。

杨拴盈:三十余载学科深耕,坚守传承不忘初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发展历程,颇具传承与创新精神的“求索”可谓其核心所在。

据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前身——呼吸内科建立于1958年,经过二院几代呼吸人50余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临床科室,2018年,科室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请了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慢阻肺是科室传统优势方向,是有传承的。”杨拴盈饱含深情地向记者娓娓道来科室的发展足迹:“科室创立于1958年,当时不叫呼吸内科,而是叫呼吸组,到70年代才有了呼吸科的称谓。”据他回忆,科室成立后就着手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四病之一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调查。

“80%的肺心病是由慢阻肺发展而来”。杨拴盈进一步补充道,“我们科室是第一个在西北地区搞肺心病流调并提出早防早治观点的。”言语间我们不难看出其内心的自豪。

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往后的工作中,交大二附院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求索”精神将丝毫不减。“80年代我们科室牵头在西北地区做气管镜检查,为西北尤其是陕西培养了一大批气管镜人才”,在杨拴盈看来,科室的发展壮大与大家多年来的努力探索密不可分。

“如今,科室越来越壮大,尤其是得到了‘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强力支持,医院支持力度也很大,将西一楼整栋楼划归科室以更好的开展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救治和临床研究,因此我们的床位也一下子扩充了很多,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达28张床,这在西北地区也是少有的。”

在谈到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时,杨拴盈脱口而出两个字——人才。

近年来科室先后招收了14名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及本校的博士毕业生。为科室发展储备人才。

另外,每年都会派青年骨干到国内外学习,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越来越多。今年计划招聘10名博士,16名“5+3”。

据杨拴盈所述,在上世纪80-90年代科室每周四上午都会举办呼吸、血液等相关学科的讨论会,如今这种讨论会又重新回到科室的日常工作中来了,“从2017年开始科室每周四下午进行邀请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肿瘤科、感染科等多学科进行多学讨论,每2周进行面向西北的肺癌MDT、肺部结节MDT、间质性肺病MDT、肺部感染MDT等,这对年轻人的业务水平提高非常有好处。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科室有9名成员支援武汉,1名主任医师受国家委派支援国外。”

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的轨迹,不仅体现在多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九大临床亚专业的细分,亦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科室设有不同的专业小组,在每个专业方向上都由高级职称带头来带领一个亚专业组来进行临床和科学研究。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将亚专业组细分为九个方向,即肺癌和肺小结节、慢阻肺、哮喘和变态反应、感染、肺血管病、呼吸危重症、呼吸介入、间质性肺病和呼吸睡眠障碍性疾病。这九个小组相对独立,但是互相也有交叉。我们安排进修学习、开会等都会根据亚专业方向,这样使我们的亚专业发展的更快更好,使年轻人更快的成长。”

杨拴盈:三十余载学科深耕,坚守传承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