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防控外来水生生物 需要你我共同参与

中国水产学会
普及水产科学知识,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收藏

引 言

外来水生生物的科学利用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渔业和经济发展,但盲目引种和不规范养殖、丢弃、放生等原因所导致的部分外来水生生物的入侵,又对全球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和威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

国家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外来水生生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类群,由于其特殊的生境类型和生活史特征,一直存在研究盲区,但是外来水生生物又随着各种途径进入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生物类群。在做好源头预防、普查摸底、预警监测、精准治理和科学利用的同时,有效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亟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构建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钢铁长城”。本文全面梳理了外来水生生物定义和入侵现状,介绍了典型外来水生生物及危害,分析了外来水生生物的来源,并提出了防范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的建议措施,以期为社会大众了解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相关知识、积极参与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本期为上期。● 1. 外来水生生物的基本定义和范围

外来水生生物,是指在特定水生生态系统内无天然分布,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传入的物种,包括该物种所有可能存活和繁殖的部分。按照来源不同,外来水生生物可分为3个大类:一是不同大陆间的外来水生生物;二是同一大陆不同流域间的外来物种;三是同一个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在管理上,一般分为两类,来自国外的统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国内流域间和流域内的统称为区域外来物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针对的就是来自国外的外来物种。图1-1 来自美洲大陆的云斑鮰(喻燚 提供)

图1-2 从额尔齐斯河进入雅鲁藏布江的外来物种—丁鱥(喻燚 提供)

图1-3从长江下游进入长江上游的外来物种—麦穗鱼 (沈禹羲 提供)

外来入侵水生生物,是指在传入地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水生生物。并不是所有的外来水生生物都是有害的,形成入侵的外来水生生物只是其中很小一个部分。外来非入侵的水生生物包括:(1)养殖的外来水生生物;(2)暂存的外来水生生物;

(3)归化的外来水生生物。

● 2. 我国外来水生生物入侵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生境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同流域和海区的外来水生生物的来源、种类构成、资源量、扩散范围、入侵现状和危害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2.1 海南岛诸河海南岛地处热带区域,岛上密布河流、其中以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最为典型。3条大河已记录淡水鱼类有130多种,其中外来鱼类就占36种,齐氏罗非鱼、豹纹翼甲鲇、云斑尖塘鳢、尼罗罗非鱼、低眼巨无齿𩷶、黑点道森鲃、布氏罗非鱼等多个种类已建立了种群并成了优势种。图2-1 黑点道森鲃(李高俊 提供)2.2 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也是我国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严重的河流之一,几乎整个流域都受到了外来水生物种的威胁。目前,有记录的国外外来种就超过50种,除了已经形成入侵的福寿螺、红耳彩龟(巴西龟)、齐氏罗非鱼、条纹鲮脂鲤(巴西鲷)、豹纹翼甲鲇(清道夫)、食蚊鱼、凤眼莲、大薸、空心莲子草等种类,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革胡子鲇等多种外来鱼类也都形成了规模不小的自然种群。图2-2 珠江流域捕获的鱼类(大部分为外来种)(顾党恩 提供)2.3 长江水系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2017年~2021年间在重点断面实际采集到外来鱼类30种,主要为杂交鲟、斑点叉尾鮰、梭鲈、罗非鱼等养殖逃逸品种,也包括锦鲤等观赏鱼类。三峡库区外来鱼类的分布比较密集,包括史氏鲟、尼罗罗非鱼、露斯塔野鲮、锦鲤、须鲫、短盖肥脂鲤、下口鲇等,已有28种外来鱼类在库区建立稳定群落,占该库区鱼类种类数的19%。图2-3 岷江上游的美洲红点鲑(喻燚 提供)2.4 福建沿海诸河福建省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几乎所有水生环境都有外来水生物种的分布。其中以齐氏罗非鱼最为常见,广泛分布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库、城市水道和河口地区;尼罗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马那瓜丽体鱼也在多种水体有大量分布;莫桑比克罗非鱼、食蚊鱼、福寿螺,革胡子鲇、克氏原螯虾,麦瑞加拉鯪、红耳彩龟、清道夫、革胡子鲇、眼斑拟石首鱼等多种外来水生动物常有发现。图2-4 2022年在福建福州采集到的伽利略罗非鱼(林永晟 提供)2.5 浙江沿海诸河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省内外来鱼类主要为齐氏罗非鱼、太阳鱼(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及一些杂交品种)、尼罗罗非鱼、马那瓜丽体鱼(花身副丽鱼)、大口黑鲈、斑点叉尾鮰、短头梭鲃、麦瑞加拉鲮等养殖逃逸物种及食蚊鱼,在自然流域中也发现过鳄雀鳝、多鳍鱼等观赏引入的鱼类。此外,克氏原螯虾、福寿螺、美国牛蛙及红耳彩龟也是调查中常见的外来水生物种。图2-5 瓯江流域捕获的太阳鱼(周佳俊 提供)2.6 台湾岛诸河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近年观赏水族业迅速发展,外来鱼种入侵台湾岛溪流河川的问题相当严重,如花鳉科的孔雀花鳉、食蚊鱼、剑尾鱼等胎生鳉鱼在台湾日益常见。而慈鲷科的巴西珠母丽鱼、双冠丽鱼及多种罗非鱼占据了多数河川中、下游缓流水域及湖泊等地。除此之外,尚有大口黑鲈、线鳢、小盾鳢、云斑尖塘鳢、蟾胡子鲇及虹鳟等肉食性物种。图2-6巴西珠母丽鱼为台湾北部地区的常见的优势外来入侵物种,图为一对正在护幼的巴西珠母丽鱼。(庄维诚 供图)2.7 黄河水系依据历史资料整理和野外调查数据,黄河流域共记录有外来鱼类68种,其中,国外外来物种34种,区域外来物种34种。上游共记录国外外来鱼类丁鱥、东方欧鳊、白鲫、德国镜鲤等19种;中游有大西洋鲑、美洲红点鲑、食蚊鱼、俄罗斯鲟等14种;下游曾记录欧洲鳗鲡、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等28种。另外在黄河河口区域还记录有作为养殖对象引进的犬齿牙鲆、漠斑牙鲆、塞内加尔鳎等海洋性物种。在黄河流域记录有国内的34种区域外来鱼类,主要来自长江、珠江、黑龙江水系以及其他水系(额尔齐斯河、淮河等水系)。图2-7 池沼公鱼(王晓梅 提供)2.8 东北水系东北地区外来水生生物包括国外外来物种、区域外来物种和改良种共计20种,其中国外外来物种11种,分别为巴西红耳龟、大口黑鲈(加州鲈)、短头梭鲃(大鳞鲃)、德国镜鲤、虹鳟、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食蚊鱼、匙吻鲟、亚洲公鱼和杂交鲟,其中虹鳟分布范围相对较广;区域外来物种5种,分别为河鲈、湖拟鲤、梭鲈、太湖新银鱼和团头鲂,其中团头鲂分布范围相对较广;改良种4种,分别为彭泽鲫、日本锦鲤、台湾大鳞副泥鳅和异育银鲫。图2-8 梭鲈 (徐浩然 提供)2.9 西北水系西北地区的外来鱼类主要包括从华中地区引进的青、草、鲢、鳙、鲤、鲫、鳊等经济鱼类,以及随着目标种被无意引进的小杂鱼如真吻鰕虎鱼、䱗、麦穗鱼等。除此之外,西北地区在20世纪80、90年代大量引进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由于养殖逃逸、弃养等情况的发生,导致以虹鳟鱼为主的鲑鳟鱼类扩散到西北地区的自然水体中,不仅威胁幼年体土著鱼类,对成体也造成不小的威胁。图2-9采自甘肃省的虹鳟鱼 (谢昊洋 提供)2.10 青藏高原水系外来鱼类是目前威胁青藏高原水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最严峻的区域集中在湿地和水库,如拉鲁湿地、茶巴朗湿地、直孔水库、加查水库及黄河上游青海段部分水电工程库区等。入侵物种以鲫、鲤、泥鳅、大鳞副泥鳅、丁鱥、洛氏鱥、鲇、棒花鱼、麦穗鱼、小黄䱂鱼、中华青鳉、虹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广温性和冷水性鱼类以及美洲牛蛙(拉鲁湿地)、巴西龟(拉萨河及其附属湿地)、罗非鱼(雅鲁藏布江墨脱段)等全球性的入侵物种为主。图2-10 2021年9月西藏拉鲁湿地的渔获物(283尾全为外来鱼类)(刘飞 提供)2.11 淮河水系淮河位于中国东部,发源于河南省,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流域内外来水生动物主要有克氏原螯虾、福寿螺、美洲牛蛙、斑点叉尾鮰、匙吻鲟等。主要入侵水生植物为大薸和凤眼莲。这两种植物在淮河史灌河段大量出现,阻塞河道,并且严重影响了水下生物的生长。
图2-11 淮河史灌河段出现大量的大薸和凤眼莲(田媛 提供)2.12 黄海已报道的黄河海洋外来物种已有至少30种,其中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等外来赤潮生物7种,日本海带、裙带菜等外来养殖藻类2种;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长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来养殖软体动物5种;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等外来养殖节肢动物2种,虾夷马粪海胆等外来养殖棘皮动物1种;大菱鲆、漠斑牙鲆、条斑星鲽、眼斑拟石首鱼等外来养殖鱼类9种;另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种外来水生植物。近年来亦有其他的外来物种在黄海海区被发现,如引进养殖的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薪蛤(硬壳蛤),同产于美国东海岸的条纹锯鮨;随着全球海洋航运,远渡重洋而来定居后,现已开展养殖的紫贻贝。图2-12 互花米草 (曾晓起 提供)2.13 东海由于养殖逃逸、放生、压舱水等原因,东海海域也面临着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的风险。目前,已发现的外来水生物种包括链状亚历山大藻等外来赤潮生物10种,巨藻、裙带菜等外来养殖藻类2种;紫贻贝、硬壳蛤、墨西哥扇贝、沙贻贝、长牡蛎、太平洋海神蛤等外来养殖软体动物6种;象牙藤壶、日本对虾、凡纳滨对虾等外来养殖节肢动物5种;红鳍东方鲀、眼斑拟石首鱼等外来养殖鱼类9种;另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多种外来水生植物。其中对东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典型外来水生生物主要有眼斑拟石首鱼、紫贻贝等。图2-13眼斑拟石首鱼(庄平 提供)2.14 南海目前,已有近90个外来种被引入到南海。其中,美国红鱼和隆头鹦哥鱼等外来养殖鱼类32种,沙筛贝和指甲履螺等软体动物23种;微小亚历山大藻和波罗的海原甲藻等藻类17种。图2-14 南美白对虾 (李昂 提供)2.15 渤海目前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此外,养殖品种的引进也是渤海外来水生物种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如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细角滨对虾、日本囊对虾、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条斑星鲽、裙带菜、海带、硬壳蛤、紫贻贝、大菱鲆等。通过船底携带和压舱水携带进入渤海海域物种的有大米草、互花米草、狐米草、利氏才女虫、凿贝才女虫等。图2-15 条斑星鲽 (拍摄者:乔延龙)作者团队介绍

** 中国水产学会“外来水生生物防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成立于2023年2月24日。团队的宗旨是科学普及外来水生生物知识,提升公众对外来水生生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本文由团队所有成员和有关专家共同完成。

** 作者:**顾党恩,罗刚,黄宏坤,蒋宏斌,王虹人,郤禹,李昂,张弛,刘宣,王举昊,宋振,汪学杰,贾涛,胡隐昌,庄平,张国良,史海涛,杨刚,史东杰,孙砚胜,钱洪波,胡金有,喻燚,沈禹羲,张芹,李高俊,蔡杏伟,吴金明,林永晟,周佳俊,庄维诚,赵亚辉,陈秋菊,李雷,唐富江,鲁万桥,谢昊洋,刘飞,田媛,陈熹贤,余梵冬,刘春龙,乔刘鑫,姜巨峰,李成久,徐浩然,陈宝雄,张驰,王宇晨,吴昊昊,郑斯迪,石功鹏阳,黄皓晨,崔瑞娜、顾世民、闫卓,杜元宝,徐猛,房苗,韦舒健,王晓梅,邱宁,罗思,蒲静,杨彬,韦慧,舒璐,史海涛,邢迎春,刘凯,吴闪闪,王忠辉,郭传波,李鸿,覃烨,陈伟强,段国庆,周波,梁祥,姜盟,丁兆宸,丁少雄,刘攀,孙凯,刘枫凝,王浩展,刘泽道,陈江源,陈奕铭,罗腾达,潘贤辉,周康奇,苏良霞,张旭,李文杰,田辉伍,郑小东,马培振,陈子越,梁彬兰,刘毅,曾晓起,黄宇,吴海峰,赵鑫彤,葛红星,贾栋,张希,袁至立,王伊,王淑红,王钦,刘飞,熊小琴,张岳,马涛,王旭,赵美玉,陈圣灿,郑天伦,方民杰,问思恩。(按文章中出现顺序排名)。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2-17
春雨631fc6a2
进士级
已阅读
202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