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振动病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手臂神经功能障碍和(或)骨关节肌肉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
相比于尘肺、噪声聋等常见职业病,手臂振动病常常被劳动者们忽视。
案例1【打磨工们“变色的手指”】
成都商报报道,某高尔夫球杆制造厂的打磨工老胡和他的多名工友们在从业八九年间先后出现了”手指灰白”、“手指麻木肿胀”“用针扎也没感觉”等症状,经相关卫生机构诊断他们患上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同年被鉴定为“职业病六级伤残”。
手遇冷,尤其是冷水,老胡和工友的手指就会麻木、胀痛,渐渐地,症状由手指远端向近端辐射,一开始是灰白,然后变苍白、青紫,再逐渐变为潮红,直至恢复常色。整个过程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用针扎也没感觉”。(图1)
(图1 多名工友展示自己发白的手指)
案例2【4S店洗车工洗出“振动病”】
安徽新闻报道,小宋是一家4S店的洗车工,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洗近百台车。工作7年多,他的双手关节变形、麻木、疼痛,最终连筷子都拿不稳。经诊断,他患上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
洗车工小宋和打磨工老胡,这两人的职业看起来毫不相关,为什么会患上同一种“手臂振动病”呢?这是因为小宋洗车过程中需要长期手持高压水枪,小李的打磨工作则需要长期手持打磨机,这两种工具都会产生振动,长此以往,对手臂神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冲击和损伤。
手臂振动病多发于长期接触手持振动工具或受振工件的职业,如洗车工、打磨工、凿岩工、油锯工、砂轮磨光工、铸件清理工、混凝土捣固工、铆工、水泥制管工等。
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病例并不罕见,但容易被忽视。目前针对手臂振动病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发现早诊断至关重要。
如果您是一位长期需要手持振动工具的作业者,当您出现以下早期症状时请及时脱离手传振动作业,及时就医。
1、早期症状表现为偶发或持续出现手麻手痛、僵硬无力、失眠乏力等症状。
2、当手臂振动病进一步发展时,会发生振动性白指,表现为手指受冷时持续出现麻胀痛,手指颜色由灰白转为苍白(图2),继而潮红,关节肿胀变形,甚至萎缩。
(图2)
预防在源头
手臂振动病如此可怕,用人单位和从业者该如何进行早期预防呢?
1、控制振动源,改进生产工艺。用人单位应在生产时采用减振措施,或改进振动设备和工具,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
2、减少作业时间,做好保温措施。坚持工间休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减少接触振动时间,重点做好寒冷季节工作场所的保温措施,避免低温作业。
3、加强个体防护。发放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防振保暖手套、减振座椅、防振手套等。
4、加强健康监护和日常保健。依法对振动作业工人进行定期健康体检,长期从事振动作业的工人,尤其是手臂振动病患者应加强锻炼,坚持治疗,注意保暖,避免劳累。
怀疑自己得了手臂震动病该怎么办?
(1)职业病诊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只需按要求提交规定的职业病诊断相关资料即可申请,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后,即可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当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还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鉴定;
(2)职业病认定:拿到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后,确诊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用人单位或患者可携带相关材料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职业病认定申请,被认定为职业病后,治疗、交通、食宿费用,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3)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因手臂振动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在职业病认定成功后,还可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中心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按照鉴定结果享受工伤伤残待遇。
参考文献:
[1] 陈青松. 关注噪声和手传振动防控,保障劳动者健康[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 37(04): 334-336.
[2] 张彪, 张志虎, 冯统新, 等.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1(06): 434-438.
[3] 王海兰. 振动对健康的影响及手臂振动病[J]. 现代职业安全, 2014, 1:112-1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