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药半月谈 | 桑椹

药葫芦娃
原创
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 典故趣闻 ·

“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春夏之交,桑条上结出的累累果实渐渐成熟。人能采了吃,鸟也来抢食。被人们视为恶鸟的猫头鹰,在吃了泮水之林的桑椹后,叫声也都变得好听了呢。《诗经》中《泮水》的吟唱,是对感恩的弘扬。

谁更正统,是桑黮、桑葚,还是桑椹?从字义上看,黮、葚、椹皆本于“甚”。“甚”有密集之义。如《淮南子·说林》:“甚雾之朝,可以细书,而不可以远望寻常之外。”桑树所结出的果实,属于植物学所定义的聚合果,是它的果穗,呈圆桶形,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因其密集而被称为“甚”。比较三个由两字组合的名称,“黮”者述其色,“葚”从草本,“椹”从木本。据《集韵》可知:“葚,《说文》:‘桑实也。’或从木。”可见,桑椹之名最合乎其木本来源的实际。

桑椹史上故事多。西汉文景之治,在汉景帝的诏书中提倡农桑并举。西汉末年,有孝子蔡顺,野外采摘桑椹,作为自己与母亲的口粮,不幸遇上乱军,正欲砍杀他,却对他将桑椹按颜色分为黑色和红色的两堆感到好奇。问到缘故,蔡顺回答说,黑色的味甜,专门给母亲吃;红的味酸,是自己食用的。正是他的孝行让兵丁大为感动,不仅放他一条生路,还为他留下一些粮食。传说中,西汉末年,谋求“兴复汉室”的刘秀,在某次兵败后,一人遁逃于山中,靠采食桑椹求生。后来他一统天下,将当年救命的那片桑林“封王”。东汉末年,桑椹救荒被载于《三国志》。中原一县令杨沛,面临战乱,他命全县官民收集桑椹以备饥荒。曹操大军过境时,军粮短缺,杨沛献出大量干椹,由此得到赏识。当时与曹操争夺北方的袁绍,也曾用同样的办法解决军粮之需,“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而出身贫寒的刘备,自幼便与桑椹结缘。他家门口的一株大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树上的桑果是他重要的食物来源。

图:丁兆平

果腹的同时,桑椹的滋补与药用功效得以发现。桑椹药用主要选用紫椹,且以干品为主。凡阴亏血少所致的眩晕耳鸣、神衰不寐、目暗盗汗、肢体麻木、大便秘结等症,均可服用。它供药用,也较为方便。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捣末,蜜和丸内服。利五脏、关节、气血。”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记载:“(桑)椹与叶功用实同,因椹艰于四季之采用,且治之不得法,功不及叶矣,余备传方法使人尽知可也。中时采椹数斗,饭锅蒸熟,晒干,即可为末。桑椹不蒸熟,断不肯干,即干而味已尽散无用,且最恶铁器,然在饭锅内蒸熟,虽铁锅而无碍也。”

而民间常将黑紫色熟透了的桑椹去杂后捣烂,用纱布滤其汁液,放砂锅内煮,稍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不断搅拌,熬制成膏状,冷却后装瓶备服。其具有养血润燥、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等作用。

桑树全身都是宝,一株桑树多味药。桑椹、桑叶、桑枝、桑白皮等均为常用中药材。名医何绍奇从糖尿病缘于气阴两虚兼挟瘀血、痰浊的病机出发,自拟四桑汤,用桑叶、桑椹、桑白皮、桑寄生组成基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经过多年使用,初步验证此方对降低血糖、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后来此方中加入了苦瓜,即成为“四桑苦瓜煎”。其苦瓜可用鲜的榨汁,每次一二根,每天两次服用,怕味苦者可加入煎剂中。

· 药材来源 ·

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以紫色者为佳。成熟后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

· 性味归经 ·

味甘、酸,性寒。

归心、肝、肾经。

· 功效主治 ·

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克。

· 食疗推荐 ·

桑椹蜂蜜膏

原料:鲜桑椹1000克(干品500克即可),蜂蜜300克。

做法:桑椹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两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黏稠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待冷装瓶。每日早晚服用,每次取一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聪耳明目,适用于调治失眠、健忘、目暗、耳鸣、烦渴、便秘及须发早白等症。

说明: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评论
科普62dfabfe
学士级
其具有养血润燥、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等作用。
2023-05-15
醉卧松山石
少傅级
其具有养血润燥、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等作用。
2023-05-11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