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一条长达750光年的“恒星蛇”!

博科园
科学、科技、科研、科普
收藏

利用来自各种天文观测数据,来自我们中国的天文学家发现并揭示了一条准潮汐尾巴,由于其形态,它被称为恒星“蛇”。这一新发现的结构,可能对理解潮汐尾巴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发现发表在《arxiv》上。一般来说,所谓的潮汐尾巴被认为是星系间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当两个星系相互环绕时,潮汐力量会扭曲每个星系,然后这些扭曲的区域被喷射到星际空间,形成潮汐尾巴。

图示:恒星“蛇”候选成员(红点)和初始样本(蓝点)的颜色-绝对震级图(CAMD)。

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提高对星系如何相互作用的理解至关重要,其观测有可能揭示有关星系碰撞和合并的重要信息。现在,由中国宜昌中国三峡大学谭海军领导的天文学家团队报告表明:在猎户座分子云复合体附近探测到了一个有趣的特征,附近恒星形成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一发现主要是通过分析欧空局GAIA卫星的天体测量和光度数据得出,新发现的构造被称为准潮汐尾部。

这是因为它的年龄相对较小,不足以让天文学家应用经典的潮汐尾巴理论解释。这条恒星“蛇”的长度和宽度都超过750光年,而它的厚度只有260光年左右,近2000个候选成员被确定为该结构的成员,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000光年。该特写的恒星数量年龄估计在3000万到4000万年之间,这意味着这条恒星“蛇”比任何以前已知的潮汐尾巴都要年轻得多。

“蛇”的结构也被发现与潮汐尾巴不同,因为它只有一条尾巴,头部有两个溶解的核心。这两个核心在6-D相空间中可以清晰地区分开来,[而且]很可能是从一个疏散星团中分离出来,这个疏散星团有数千个初始成员,在同一个恒星群体中。失去的成员可能由于银河系潮汐力破坏而伸展成一条长尾。“蛇”的形状表明,母星团可能经历了一次或几次强烈的破坏。

然而,究竟是什么机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母星团拉伸成750光年大小的尾巴,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研究人员表示,对“恒星蛇”的发现,对目前流行潮汐尾巴形成和演化理论构成了挑战。目前的理论可以很好地预测1亿年前的潮汐尾巴,但它不能对这种新发现的结构给出完美解释。

博科园|www.bokeyuan.net

博科园|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研究发表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5.12265

博科园|科学、科技、科研、科普

关注【博科园】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