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335 篇文章
我们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可以通过调节功能实现随意视远视近的作用。调节是眼睛为看清近物而改变屈光力的功能。当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的张力,此时的晶状体形状较为扁平;而看近处物体时,环形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此时晶状体由于弹性变凸。
眼睛的调节状况直接会影响屈光状态,当孩子长时间用眼不及时休息时,眼睛会一直处于调节性紧张状态,常会表现为眼睛疲劳、视物模糊。此时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是患了近视,急忙带孩子去检查和配镜。但事实上,孩子出现这种视物模糊的情况不一定是真的近视了,而是由于睫状肌痉挛而无法调节放松的“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无论是我国的标准疾病分类,还是国际上对于近视的认识,都没有“假性近视”这一说法,使用“调节性近视”这一概念更为准确,是眼球调节功能的异常表现。假性近视与近视有本质上的区别,近视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不能治愈;而假性近视只要解除睫状肌的痉挛,恢复正常的眼部肌肉状态,类似眼部疲劳、视物模糊等“近视现象”也会消失。
临床上通常使用散瞳验光的方法来区分真正的近视与“调节性近视”。有研究对5-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散瞳验光,发现儿童青少年调节性近视的患病率为11.4%。散瞳的目的其实是麻痹睫状肌,让睫状肌充分松弛,从而检测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以排除因为睫状肌痉挛导致的假性近视。如果在充分散瞳后验光,仍有>50度的近视,则为真性近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随访并及时采用相应的矫正手段;如果散瞳后,“近视”现象消失了,则为调节性近视。
但假性近视并不是完全可逆的,若假性近视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发展成近视(真性近视)。因此,假性近视要早期、积极进行干预。当孩子出现调节性近视后,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疗机构鉴别,平时要注意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用眼习惯,每日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及时休息或远眺、避免或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保证良好的读写姿势等,再配合适当的治疗方法,一般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恢复正常视力。
参考文献
[1] 杨倍增, 范先群. 眼科学(第9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疾病分类与代码》[J]. 中国病案,2006,7(1):2.
[3]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 亢泽峰. 中医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指南(学生与家长版)[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 31(6):5.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组.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J]. 中华眼科杂志, 2019, 55(1):6.
[5] 麦锦城,曾阳发,郭仰峰.广州市5~17岁儿童视力不良筛查与屈光检查结果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02):178-180+183.
作者: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蒋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