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地面上的公众,已经习惯了阴晴雨雪的天气变化,也离不开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但在接近真空的宇宙空间里,其实也有“阴晴雨雪”,只不过换成了粒子、磁场、电磁波等参量,这就是空间天气。
与地面一样,灾害性空间天气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损坏航天设备、威胁航天员的安全、造成地磁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导航和通信。强大的感应电流可能损坏输电线路和设备,甚至影响地球的气候和人的健康等。
**为了预防这类危害,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已对空间天气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这就是空间天气预报。**那么空间天气预报又有哪些特点?与人类有什么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首都科学讲堂围绕科技工作者主题举办系列专题活动。**本期讲堂走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邀请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台副台长、正研级高工郭建广,带领公众认识空间天气与人类探索太空、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向公众传递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
**5月13日上午10:00,**本期讲座将在科普中国、北京科协视频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北京时间、腾讯新闻、北京科技报、一直播、搜狐新闻、蔻享学术等平台同步播出,欢迎大家扫码收看!
北京科协视频号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视频号
科普中国
北京科技报
腾讯新闻
北京时间
搜狐新闻
蔲享学术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