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散结。可生吃、炒食、做汤。
风声可做媒,雨露播春雷。
莫道山峰险,穿杨伴柳徊。
**名称:**蒲公英
**拉丁名:**Taraxacum mongolicum
**分类地位:**菊科 Asteraceae蒲公英属 Taraxacum
**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蒙古蒲公英、灯笼草、姑姑英、地丁。
异名:
Taraxacum argute-denticulatum*、Taraxacum pseudodissectum、Taraxacum huhhoticum、Taraxacum hondae、Taraxacum hangchouense、Taraxacum kansuense、Taraxacum mongolicum var. formosanum.*
识别特征:
1、根圆柱状,黑褐色,粗壮。
2、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夹生小齿,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3、花葶1至数个,与叶等长或稍长,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紫红色条纹,先端常5裂,花药和柱头暗绿色。
4、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淡黄色至黄褐色,略扁,四面体,稍弯或直,长约4毫米,宽约1毫米,边棱和中棱两侧各具1-2条细棱,棱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或无瘤,顶端逐渐收缩为长约1毫米的圆锥至圆柱形喙基,喙长6-10毫米,纤细,常折断,基部收缩,基底增截,果脐位于基底截面上,菱形至圆形,稍凹陷,褐色,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
**国内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北部、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部:**朝鲜、蒙古、俄罗斯。
**生境:**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物候期:**花期4-9月,果期5-10月。
**采收储藏:**全草入药。
性味归经: 味甘,平,无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食用方法:
可生吃、炒食、做汤。
文章来源:物种科普
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