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380 篇文章
王叔叔最近有个困扰,每天起来刚下床走路时候足跟特别痛,有时候坐久了再起来也会痛,走走会好点,有时候走的多了也会痛,王叔叔自己贴了家里的药膏,没有特别大效果。王叔叔睡觉前会拿热水泡泡脚,会舒服很多,但是足跟痛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反复复好几十年。王叔叔只好去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了针伤科的陆医生,陆医生仔细研究了一下王叔叔的症状,发现王叔叔的疼痛主要是在跟骨的跖面,就是足底痛,与此同时王叔叔今年六十岁出头,大腹便便,体态发福过度,确是跟痛症好发患者的人物画像。
跟痛症的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主要特点是跟骨跖面疼痛(足跟底面痛),好发于中老年肥胖男性,通常认为是一种退化性疾病与劳损有关系,目前认为主要是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足跟脂肪垫炎症萎缩有关系。
我们分别就三个主要病因逐一分析
①首先足跟脂肪垫炎或者足跟脂肪垫萎缩比较常见,因为长期的行走、跑跳、站立等劳损因素及寒冷、潮湿刺激,足跟脂肪垫可能发生炎症。同时,比较多的老年患者由于衰老的因素导致脂肪组织退化、弹性纤维组织数量逐渐减少,就是显得皮肤“脆”,引起的足跟底部负重区域的软组织的萎缩。本因素的主要症状是足底痛,晨起或久坐后发作加重,行走后能够缓解,在足跟底面负重区域可查及固定的压痛点。
②跖筋膜炎的发病年龄可能要稍微年轻一点,跖筋膜是维持足纵弓的为纤维机构,跟骨结节是跖筋膜止点,长期的跑跳、长途步行、长期站立等劳累因素引起持续的肌肉、筋膜牵拉容易引起跖筋膜止点的炎症乃至钙化。跖筋膜炎的症状可能超过跟骨跖面的范围向中足发展,本因素的患者可能刚开始走的时候没有这么痛,之后越走越痛。压痛点有时候没有这么固定,可能是一片范围在跟骨结节乃至向中足方向发展。
③跟骨骨刺,跟骨骨刺可以说是个“玄学”,很多时候人们简单的把跟痛症归结于跟骨骨刺,但是很明显很多有骨刺的人是不痛的,痛的人也不一定有骨刺。虽然跟骨侧位片能发现人群中很多都有跟骨结节的增生,但是真的有症状的也没有这么多,而且跟骨骨刺的大小与疼痛发生、程度也没有发现正相关性,所以很难笼统将足跟底面的疼痛都归结于跟骨骨刺,但是部分跟骨骨刺长期磨损确会发生滑囊炎症,乃至跟骨下滑囊因为各种因素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亦会出现疼痛。
跟痛症的治疗和自我调摄
说了这么多病因,主要是为了解答“为什么痛”这个问题,那如果真的痛了这么办呢?
首先,局部外用消炎止痛药物如各类载有非甾体类药物的凝胶膏、软膏、乳膏等,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排除禁忌症后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也可配合开展理疗、热疗。其次,如果效果不好、疼痛持续较长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药物注射即局部封闭,局部封闭通常会运用中长效的糖皮质激素。“封闭”听起来很可怕,“副作用”很多,可是很多时候跟痛患者吃药贴药膏很久很久的也没见好,一针下去就好了好几年,这个要让专业医师通过综合判断患者获益情况来决定。最后,实在是有一些患者经过长期反复保守治疗也无效,尤其是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的患者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滑囊清理、骨刺清理。
于此同时,发生跟痛症的患者要主要避免穿鞋底偏硬的鞋。选择软硬适中、有良好反馈的、良好避震缓冲的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常可以尝试使用用热水泡脚、搓揉按摩足底等方法改善局部炎症缓解局部症状。跟痛症的患者如果处于肥胖、超重的体态的话,也应该考虑减重,通过控制体重来预防疾病的再犯。
中医药同样广泛运用于治疗跟痛症,如针灸、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浸泡等对于跟痛症均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王叔叔在陆医师这里运用中药泡脚、中药外敷、针灸理疗的综合手段逐步逐步好了起来,陆医师还帮助王叔叔通过埋线减肥的方法结合饮食调整控制了体重,进一步缓解了王叔叔身体的负担,从而一定程度上预防王叔叔的跟痛症再犯。
作者: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针伤科 陆文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伤中心关节外科 冯圣一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