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开源生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5月26日,以“开放科学背景下的开源教育”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世界开源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汇集了开源创新领域的各路精英,共同探讨国内外开源人才的培养、开源教育的发展等问题。“科创中国”开源创新联合体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凌文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中国的开源界实现新的创新突破,让中国从“开源大国”发展为“开源强国”。
中国在开源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回看近半个世纪的开源软件史,开源软件已经从学术圈对抗封闭和垄断的小众行为,演变成最新的商业模式和促进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倪光南认为,开源作为世界上一种通行的创新模式,显示出规模化、生态化、平民化、全球化的优势,已经成为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国际上数以百万亿美元计的开源核心技术生态体系已经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开源大军。
同时,中国的开源战略日趋成熟,开发者人数已达全球第二,在开源社区的角色经历了从“使用者”到“参与者”再到“贡献者”的发展阶段,在全球开源生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倪光南表示,今年中关村论坛的主题是“开放合作·共享未来”,这和开源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而世界开源创新发展论坛又是集中在“开源”这个主题上,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论坛进一步推动中国开源的发展,从“开源大国”向“开源强国”迈进。
教育开源可以让受教育者最快学到知识
“开源”的概念由西方学者先提出来,在我国经历了很多年的变迁后已经深入人心。开源软件的历史看似短暂,却迅速而真切地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凌文在总结过去四次工业革命后提出,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进步的方法手段,工程则是科学技术通向改造世界的一座桥梁,它们彼此独立,却又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凌文提出“科学开源”“技术开源”“工程开源”“教育开源”的概念。
科学开源伴随着科学期刊而出现,使用公开传播、同行评审等方法,受到学术团体的监督;
技术开源指某种类技术或软件,以源代码的方式发布,使工程师能够改变应用程序或程序的行为;
工程开源指开发者发布或共享工程文件,后续他人在面对相似问题时能够直接使用调用或修改工程文件;
教育开源指个人或组织放弃教育资源的部分版权,包括幻灯片、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讲座视频、地图甚至整本教科书,以便他人自由访问、重复使用、翻译和修改它们。
凌文认为,开源的意义在于广为人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少犯错误,教育开源让所有的受教育者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学到他们必须学习的最基础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可能就来自于科学开源、技术开源和工程开源的成果。
科协也可以在推动开源发展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要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人才。作为山东省科协主席,凌文表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可以在推动开源发展中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一是要营造有利于开源的生态,让科技工作者了解开源、自愿开源、投身开源。第二是要循序渐进地从现在的科研体制逐步向开源科研体制去过渡。比如将科研成果分成几类,其中第一类关乎全人类的成果,如人类基因组测序、全世界的气候变化、碳的迁移规律等一定要开源,第二类成果鼓励开源和合作,第三类成果则按照市场科研的规律自主开源。第三是让科技工作者集聚的群体,包括学会、组织、单位、科研院所等更广泛地了解开源的必要性,形成有利于开源的生态,让全社会能够崇尚开源,让奉献开源的科技工作者有所得,鼓励大家越来越多地开源,推动中国从“开源大国”发展为“开源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