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冬病夏治?
简言之,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加重的疾病;夏治是指在机体和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一般指夏天的三伏天),有冬病表现的人群或者在冬天容易加重的疾病就可以趁着夏日阳气最旺盛的时机补充人体阳气,提高题提抵抗力从而使冬病减轻甚至消失。
2.冬病夏治适合哪些人群和疾病呢?
冬病夏治尤其适合阳气虚人群,这类人常常有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多汗易感冒、反复咳嗽气喘、大便不成型或经常性腹泻等表现。也适合一些实寒或者寒湿体质的人,这部分人多有长期工作或者生活在寒湿环境中,从而造成阳气损伤,如冷库工作人员、水中作业人员或长期夏季在封闭空调房间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人员。
生活中常见慢性疾病,如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喉源性咳嗽、儿童反复感冒、腺样体肥大、慢性腹泻、女性痛经、不孕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只要辨证为寒、虚、或寒湿等状态,就可以冬病夏治治疗。
3.冬病夏治原理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其原理有三:一是“攻邪”,夏季阳旺,为驱除体内寒邪、湿邪最佳时期;二是“储阳”,春夏为阳,是机体内储备洋阳气的最佳时期;三是“时胜”,利用五行四时相胜原理,长夏属土,克制冬令之寒水,生燥秋之肺金。
4.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虚寒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夏季此类疾病相对处于缓解期,给予治疗或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证,这正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采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三伏贴,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冬病夏治疗程和禁忌症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1次,加预贴敷1次,共4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一般不超6-8次。每次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要需要注意禁忌,如治疗期间饮食上注意生冷、油腻饮食;不要随意扩大适应症,必须是虚型、寒性疾病或体质。
以下人群不适于冬病夏治: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