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莞科学馆一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一幕:撑开面积达1200平方米、约3个篮球场大小的神舟飞船降落伞笼罩于展厅上方,配合场馆内其他展出的航空航天真品,向观众娓娓道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叩问苍穹,科创未来”——2023年中国航天日科普系列活动暨东莞航空航天产业展览已开展一月有余,即将在6月闭幕,这场展览不仅吸引了5万多人次线下参观,更刷新了东莞展出航空航天真品的数量,包括:神舟三号实验性飞船的航天员座椅和舱内宇航服、神舟一号返回舱舷窗、返回舱钛框、俯仰发动机、轨道舱挂舱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从事航天航空高端制造的东莞企业将兼具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的工业产品送来参展。通过了解这些工业品和背后的莞企,可以看出东莞制造正沿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路径,加速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独特的进阶之路。
探索:3D打印从概念到工厂
“快看,这是MOSS!”东莞科学馆内,参观的孩童指着一尊长方体的机械模型喊道。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取得不俗票房成绩,电影中出现的诸多场景和细节也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一台名为“MOSS”的智能量子计算机模型赢得青睐,而它的制造商正是东莞市科恒手板模型有限公司(下称“科恒手板”)。东莞科学馆工作人员介绍,当科恒手板将MOSS送至馆内参展后,当天便吸引了一批粉丝前来打卡,场面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MOSS采用的制作技术是3D打印,这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运用如:树脂、尼龙、金属等多种材料,逐层打印来构造产品的物理结构。3D打印相比传统技术而言更快速、更精确,科恒手板市场部项目经理文祁珍表示,3D打印收到图纸之后,约3—5天即可完成制作,若按照传统工艺,仅开模就需耗时一个月左右。
3D打印的另一大特点是“所想即所得”。在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师面对点阵结构、镂空结构等复杂结构时,往往需绞尽脑汁来完成产品的结构设计,而3D打印技术由于其使用增材制造思维进行设计,几乎不受复杂度的限制,因而能制造出更精美、结构更复杂的工业件。
事实上,科恒手板不仅制作了MOSS,连电影中30套宇航服也是通过3D打印实现的。现在,科恒手板拥有800多台工业级大型3D打印设备,每年交付客户产品件数达上千万件,这意味着,曾几何时在大众眼中还处于概念阶段的3D打印,如今已经可以实现产品级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在3D打印领域,科恒手板称得上是首批吃螃蟹的人。据悉,科恒手板于1998年成立,发展前期主要从事数控机床制造生产,2008年,在接触到3D打印技术后,公司毅然实施转型,购置了全国首台3D打印机,如今,这台机器依然保存在公司内部。
“科恒是一家很早就意识到科技创新重要性的公司,我们愿意去探索科创前沿领域,并实现大规模生产。”文祁珍说。
走进科恒手板的生产车间,整齐划一的3D打印机安静运转,打印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人力参与。文祁珍介绍,公司基本实现“无人车间”,这既和3D打印生产高度自动化有关,也离不开公司在工业数字化方面的布局。目前,科恒手板自主开发出ERP系统,并将所有设备接入MES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可视化和自动化,人力投入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和攻关领域。
转型:从玩具制造到智能机库
无人机位处韶关,却可以在东莞远程控制其起飞、降落、出入机库以及自动充断电?这是发生在广东高德星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高德星光”)内部的一幕。
高德星光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以及无人机机库、高端智能光电系统产品、智能物联网设备的制造企业,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无人机智能机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但在2015年之前,公司主营玩具飞机模型制造,是什么让他们向着高端制造业迈出步伐?
“企业要发展,要往高科技的方向靠拢。当时我们意识到靠生产玩具模型就能实现高增长的时代过去了,于是看中了无人机这块蛋糕,毅然决然的转型了。”高德星光经理钟伟森说。
此次,公司将一台中小型智能机库产品送至航空航天展参展,主要是为了展示产品力,赢得美誉度。
近年来,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用于视频拍摄创作等领域,还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医疗救援、环境监测、城市交通等领域。随着民用无人机的数量越来越多,智能无人机库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智能机库能实现无人机的自动起降,能为无人机补能,还能监测到周围的环境,比如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
飞行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无人机如何精准识别到智能机库,从而实现自动起降?钟伟森介绍,公司开发出一套精准视觉识别系统,当无人机降落至距离地面约200米距离时,采用扫描地面二维码的形式获取无人机信息,发出信号,控制无人机自动起降。
尽管精准视觉识别系统属于一大卖点,但业界早已开发出RTK、PPK等多种定位技术,解决了无人机精准起降的难题。钟伟森表示,公司的智能机库解决了多个痛点问题,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它很轻,重量仅25KG,普通轿车的尾箱就可以运输,单人可以携带,这就减轻了智能机库的运输成本;我们将机库分成一个个小的模组,按照说明书可以自行组装,快的话3分钟就能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这就大大减少了智能机库的安装成本。”
市场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2022年,高德星光售出上千台智能无人机机库,销售额达到2亿元。今年,公司预计继续维持业务增长,将实现3亿—4亿元的销售量。
升级:年增长30%以上的秘密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不少企业增长速度放缓,但航空工业宝胜东莞市日新传导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宝胜日新”)不同,自2017年起,公司已经连续6年保持每年30%以上的高增长,从2016年的年产值不到1亿元,飙升至2022年年产值达10亿元。
此次,宝胜日新主要展出部分运用于飞机机翼、驾驶舱及各系统与设备连接处使用的伸缩运动线束组件等产品。在性能上,这些产品能够满足飞机严重风潮环境及狭小区域安装隔离需求,同时,产品使用镀镍铝合金的新型工艺,不仅实现重量相较于铜制导线减少40%,其耐腐蚀度和机械强度也进一步增强。
“升级产品,减少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线缆,转而做高技术含量的线缆产品是我们高增长的秘密。”宝胜日新董事长王嵘表示,宝胜集团收购东莞日新后,更改公司发展路线,转型成高端线缆及线束、电能连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公司坚持研究下游产业链的先进材料、极限性能等前沿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成果,已经成为特种线缆行业的隐形冠军。
进行科技攻关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培养,宝胜日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认定设立桥头镇唯一一家“技能大师工作室”。
王嵘表示,公司以新型学徒制为切入点,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在生产工作过程中以1+2+3模式“带一帮二拖三”直接对接技能人才培养。同时通过“以赛促教”“校企合作”等方式,为职工提供更优质的培训平台,培养出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强的技能人才队伍,带动公司技术人员由“工”变“匠”。
东莞航空航天产业展览如同一个万花筒,它向市民科普了航空航天的前沿热点和先进产品;同时它也是一个放大镜,折射出东莞制造的最新变化和迭代升级。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下,未来东莞必将涌现更多高科技航空航天企业和先进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