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对深海采矿的环境影响的担忧有所增加,产生这种担忧的理由十分充分,因为近77%的海底——高度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家园——尚未经过测绘或勘探。
为了避开关于深海的辩论,一些公司和国家开始转向浅海床采矿,理由是认为这比深海采矿更加可持续。但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态与进化趋势》(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浅水采矿的潜在危险,并认为在浅水采矿被视为安全或可持续之前,需要对其环境影响开展更加公正的研究。
海床采矿是从海底提取贵重商品的过程,如锡、钻石和多金属结核(土豆大小的含铁和锰的小球)。大多数浅水海床采矿发生在水下不到200米处,但该术语可以包括大陆架上的任何海底采矿活动。纳米比亚和印度尼西亚已经有浅层采矿项目正在进行。该研究指出,墨西哥、新西兰和瑞典也提出了类似的项目。
图源:Martin Colognoli / Ocean Image Bank
与深海生态系统一样,浅水采矿也会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由于需要疏浚,在这一过程中,构成海底的沙子和其他基质会被吸走,从而提取出矿物质。该过程破坏了海底,杀死了生活在海底的所有生物——珊瑚、海绵动物(sponge,学名Phylum Porifera。一种简单的海洋生物,身体轻盈,布满孔洞,从中可以获得天然海绵)、双壳类动物等。即使一些动物可以游走并逃脱疏浚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这也改变了海底的物理结构。“我们彻底失去了这些生物的栖息地和环境,”该论文的第一作者Laura Kaikkonen指出。
海底采矿的问题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利用由此得来的矿物和金属制造的电子产品、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设备依然需求量很大,然而土地资源正在枯竭。“在这些海洋沉积物中,有相当高等级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矿物,”Kaikkonen说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海底提取这些矿物也变得更加便宜和可行,使得浅水采矿成为对受利润驱动的公司来说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但是浅水采矿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印度尼西亚邦加-勿里洞两岛的锡产业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值得警醒的故事。该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出口国。邦加-勿里洞的大部分陆地锡矿已经被开采,于是压力被转移到沿海资源上。
邦加-勿里洞大学社会和政治科学学院的研究员Ibrahim指出,那里的锡是从离岸5公里的地方挖掘出来的。疏浚船大多为私营企业所有,其中一些与国有企业合作。小规模手工开采锡矿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其中一些还是由个人或小规模矿工团体非法进行的。
邦加-勿里洞省的手工锡矿工人 / 图源:Nopri Ismi/Mongabay-Indonesia
海上采矿摧毁了邦加-勿里洞的海岸,弄脏了海滩,污染了海水。根据Ibrahim的说法,没有一种锡矿开采方式对环境是安全的。十年前,地球之友(Friends of the Earth)及其印度尼西亚分支机构Walhi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锡矿开采已经破坏了邦加-勿里洞70%的珊瑚礁;现在破坏的程度可能会更严重。这伤害了当地渔民,因为他们依赖健康的珊瑚礁来支持保障其生计的渔业。
在邦加-勿里洞省,锡矿开采带来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有太多(交叉)利益:地方政府和国家政府之间,合法和非法采矿之间,私营和国有企业之间,以及经济增长和环境倡导之间,”Ibrahim说道。
如果政策制定者和环境监管者注意到这项新研究的警告,他们也许能够避免印度尼西亚在本国锡矿开采中经历的棘手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无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立法框架,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欧盟海洋战略框架指令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要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免受有害行业的影响。而浅水采矿与这些目标和框架直接冲突。根据上述研究,进行这种采矿存在“不可避免的生物多样性损失和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不可逆转的影响”的风险。
报告作者的警告很明确:除非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表明其收益大于成本,否则不应允许浅水海底采矿继续发展。Kaikkonen表示,采矿不是孤立发生的,重要的是要考虑采矿的影响如何加剧其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参考文献:
1. Kaikkonen, L., & Virtanen, E. A. (2022). Shallow-water mining undermines global sustainability goal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doi:10.1016/j.tree.2022.08.001
2. https://news.mongabay.com/2022/10/shallow-water-mining-isnt-the-eco-alternative-to-deep-sea-mining-study-says/
编译:Victoria
审核:Daisy
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