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深海鱼,为什么带鱼被中国人吃成了平民海产品?
中国人吃带鱼的历史得从宋元时期说起,到了明朝时的福建人谢肇淛在书中记载说:“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意思就是说,在福建带鱼是所有海产品里面最不值钱的,主人都不好意思拿它来招待客人。但是普通人家也可以把它做成美味。
之所以这么廉价当然是因为数量多了,带鱼生活在60-100米的深海,普通人是基本上不可能游下去的,所以说带鱼是深海鱼并没有错。
不过带鱼的繁殖能力却异常强大,单次最高产卵可以达到3.5万颗,而且每年的4~6月、9~10月都能产卵,一年下来的产量自然非常可观。
带鱼产的卵不光是数量多,质量还高。带鱼产卵的地方位于深海,稍有天敌能够消灭它们的鱼卵。而带鱼本身又长得张牙舞爪的,在成年带鱼的保护下,鱼卵大多数都能活到成年。只需要2年的成长,新一批带鱼又能继续繁殖了。
这么多的带鱼住在深海,对于拥有拖网和围网作业的渔民来说,要捕捞它们也是非常容易的。更何况带鱼还喜欢成群结队地游动,一网下来几乎都是带鱼,其他鱼种相对较少。
而且带鱼不只是在福建有分布,全世界一共有9个属44种带鱼,仅在中国沿海,就有带鱼属、小带鱼属、沙带鱼属和窄颅带鱼属等4个属的带鱼。在中国四大海域都有带鱼分布,而且沿海居民都有大量捕捞带鱼的记录。
60年代以后,随着机帆船和尼龙网的大量应用,带鱼的捕捞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也正因此,在70、80年代,带鱼几乎成了全国很多沿海地区,国企单位发放员工福利的首选。
这带鱼一多,家里吃不完还容易坏,天天吃吧又觉得腻,于是各地就发明了各种不同的做法。上海就曾经出过一本《带鱼食谱》,精选了古往今来、各大名厨发明的64道以带鱼为食材的菜品。
像什么铁排带鱼、带鱼镶菜心、带鱼蟹斗、蛤蜊带鱼脯、吐司带鱼、虾仁带鱼、八宝带鱼球、清炒带鱼片、台拖带鱼等等,都是些费时费力的高档宴会菜。普通人家最多也就是用炖、煎、焖、炸等方式换换口味。
由于带鱼多了吃不完,而且深海捕捞上来的带鱼往往内脏会被压迫致死,所以发放的带鱼都要用冰保存,当时的保鲜技术不发达,导致很多带鱼吃不完都臭掉了,所以带鱼也就逐渐成了平民海鲜。
也正因为保鲜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本地的带鱼最好吃,因为吃起来最新鲜。浙江人说东海和舟山的带鱼好吃;大连人只认“渤海刀”;厦门人则觉得本港“白鱼”才是最好的。
就在大家对带鱼的印象还停留在80年代的廉价时,它的价格却已经悄悄地到了35元一斤,青岛有些新鲜的大带鱼甚至已经来到了180元一斤。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的过度捕捞,早已让带鱼种群数量锐减,加上海洋污染等问题,带鱼的产卵和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带鱼的捕捞量就达到了巅峰,此后数量开始不断下降。到了2018年,每年带鱼的捕捞量已经不超过百万吨了。可以想象,当未来带鱼数量继续减少,它的价格涨到小黄鱼的水准也未必不可能。
为了让让我们能够继续吃上便宜的带鱼,现在舟山实验室已经开始研究人工培育养殖了,但是由于带鱼性情凶猛,而且实验室难以复原海洋环境,导致它们的脾气更加暴躁,常常互相攻击,所以想要稳住带鱼的价格还时比较难的。如果现在我们再不加节制,未来带鱼很可能变成一鱼难求的珍贵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