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作为食物,它是世界上5亿以上人口赖以生存的食粮。同时,也是工业原料和动物饲料的来源。目前,木薯已在我国北纬26度以内的地区栽培。
自1987年以来,李开绵一直从事木薯遗传改良和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工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和课题组的同事们育成了“华南5号”、“华南6号”等多个优秀木薯新品种,并探索出一条“参与式”的推广道路,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成功推广,为农业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的过程充满着艰辛。一开始,李开绵要拿出木薯新品种、肥料等给村民免费试用,还付给村民试验工钱。到了木薯收获的季节,新品种的产量大出村民的意料之外。薯种一时走俏,农民争抢新品种,有一段时间,走亲戚串门,最珍贵的礼物竟然也是木薯杆。当地传着一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木薯杆。”
这就是“参与式”推广模式的魅力。“参与式”就是让农民参与到科研中来,让科研人员走到田间地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推广中去。事实证明,“参与式”木薯研究推广模式是成功的,它让农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给他们生活上的新变化;也使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木薯研究,在与农民们广泛接触的实践中有了新的突破。
海南省白沙县的孔八村,是最早参加“参与式”研究与推广的试验点之一,该村农民在科研人员和政府支持下,主动成立了“木薯协会”,走上了自我组织发展的道路,每年华南地区的木薯新品种基本上都由该村统一组织供应,平均一户农民种一年木薯收入至少1万多元。现在,该村户户砖瓦房,家家有摩托。
科技创新,是李开绵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科研上,他有着层出不穷的创新思维。“华南9号”,由于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被称为 "蛋黄木薯",目前可多制成木薯饼、木薯糕近90种木薯食品。该新品种的推广离不开李开绵和其“木薯团队”的努力。他率先看到了木薯的餐桌化和礼品化的前景。他和他的团队纷纷去各个四星、五星级宾馆公关,和宾馆达成合作协议,建议以后摆上餐桌的粗粮加上“蛋黄木薯”。除此之外,“木薯团队”还利用现有的保存资源,对“华南9号”进行真空包装,使其保质期在一个月之内,送其进入各大超市。
有一次,他所在的课题组申报科技部的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这是一个1400多万的大项目,申报下来需要做许多工作。他和课题组人员通宵达旦整整修改了四天材料,饿了就买几份快餐,大家围在电脑旁一起吃。同事们看他眼睛都熬红了,很心疼,劝他回家休息一会儿,可他却只在椅子上闭了会眼睛,突然又容光焕发了,因为刚才他突然又想起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前期材料准备的扎实,后期又进行缜密的修改,他们所报的项目很顺利就通过了。
要把新品种推广到我国热区,更要把这些新品种推广到世界的热土地上。他和他的“木薯团队”把思维触角伸到世界热区。为加强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在企业中的科研推广,李开绵带领“木薯团队”专家组多次前往柬埔寨、泰国木薯基地考察及指导木薯生产。在越南,“华南5号”木薯新品种达到了亩产3.12吨,比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增产52.63%,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木薯新品种向国外推广的一面旗帜。
身兼数职,有时候也会分身无术。李开绵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儿:大清早,天还没亮,就有工人遇到麻烦事儿打来了电话。为了帮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事,他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中午,当别人都在午睡的时候,他赶紧回到办公室,利用中午这几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赶项目的材料。实在困了,就在沙发上歪一下。
正因为李开绵对所里的职工非常关心,大家都把他当作贴心人。有一次,晚上10点多钟,有个职工的孩子发了高烧,浑身发抖,非常严重,这位职工急得不行,匆忙中拨打了李开绵的电话。李开绵马上赶到医院,帮着联系医生,他和职工一起陪在孩子身边,直到凌晨5点多钟孩子脱离了危险才赶回家。在平时,不管是职工、职工家属还是退休人员遇到了困难,只要找到他或是被他知道了,他都尽力帮助。对此,大家心存感激。有一次,他外出调研不小心扭伤了腰,回家休养了几天。不少退休老人不知怎么知道了,大包小包的提了很多东西,爬到八楼去他家里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