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全草入药,有利尿通淋、解热止痢之效,亦可作饲料和绿肥。
三叉翎羽叶,每片掐不齐。
无事不公允,灵魂作怪兮。
**名 称:**鸡眼草
**拉 丁 名:**Kummerowia striata
分类地位:
豆科 Fabaceae
鸡眼草属 Kummerowia
**别 名:**公母草、牛黄黄、掐不齐、三叶人字草、鸡眼豆、人字草、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草、红骨丹。
异 名:
Lespedeza bicolor f. pendula*、Lespedeza ionocalyx、Lespedeza veitchii、Lespedeza bicolor var. japonica.*
识别特征:
1、茎披散或平卧,高可达45厘米,被白色细毛。
2、三出羽状复叶,卵状长圆形托叶具条纹,有缘毛,小叶长圆形,先端圆形,全缘,叶两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粗毛,侧脉多而密。
3、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萼基部具4枚小苞片,其中1枚极小,位于花梗关节处,小苞片常具5-7条纵脉;5裂花萼带紫色,具网状脉,边缘具白毛;花冠粉红色或紫色,旗瓣椭圆形,龙骨瓣比旗瓣稍长或近等长,翼瓣比龙骨瓣稍短。
4、荚果倒卵形,稍扁,长约4毫米,宽红2毫米,表面具网脉和白毛,长约是宿存萼的1倍,先端短尖,具短喙,种子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表面密布细小颗料,无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中部靠下,圆形,凹陷,褐色,具隆起脐冠,脐冠外具褐色晕轮,种瘤紧接晕轮下方,稍突出,黑色,胚根与子叶紧贴。
**国内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拍摄于威海抱海花园绿化带。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
**生 境:**生于海拔500米以下路旁、田边、溪旁、山坡、草地。
**物 候 期:**花果期7-10月。
**采收储藏:**全草入药。夏、秋采收,亦可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入肝、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止血。用于感冒发热、暑湿吐泻、黄疸、痈疖疮、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
文章来源:物种科普(微信公众号)
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