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杭州市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2023 杭州国际科技工作者年会暨“互联网+人工智能”科创论坛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通过工程院院士报告、人工智能主题演讲、教授学者跨界对话、虚拟主持人会客厅、企业参访等多元形式,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案例,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发展趋势。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沈凯波开幕致辞
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出席论坛并开幕致辞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沈凯波,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孙雍容出席论坛并作开幕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作主旨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Ryad Chellali(法国籍)、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学者姜育刚、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Pete K.Bol)、浙江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徐永明分别在论坛上作前沿分享。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机构的200多人参加论坛,20000余人通过网络观看现场直播。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作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围绕《数字时代空天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这一主题,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关键技术、未来愿景、重大举措四个方面展开介绍。向院士在讲座中提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关键发展战略。当前人工智能在空天信息技术领域需要突破发展,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海量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一体化,而先进计算技术是维系空天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智能计算、智能决策的关键支撑,也是大数据融合时效性的重要保障。依托空天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高度融合,构建“空、天、地、人”一体化的感知网络,助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马利庄教授:AIGC 发展现状研究进展与展望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教授,作《AIGC 发展现状研究进展与展望》主题演讲。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AIGC也被认为是继UGC、P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有着产生数万亿经济价值的巨大潜力。未来世界,也是一个AIGC的时代。马利庄从AIGC概述、AIGC智能创作、AIGC应用场景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智能交互与创意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在AIGC与人物视觉、行为视觉、艺术视觉、三维视觉等方面介绍技术优势及存在问题。
Ryad Chellali教授:未来已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学
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市荣誉市民,意大利技术研究院高级科学家Ryad Chellali在论坛上分享《未来已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学》的专题演讲,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局限性三个方面,并介绍了在农业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有用性和必要性。Ryad教授在云南农村实施的关于“生态文明、人工智能、乡村可持续”等发展项目,关注云南红土地的生态文明问题,试图依托大数据分析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
姜育刚教授:鲁棒人工智能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姜育刚,是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在论坛上作题为《鲁棒人工智能》的专题演讲。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领域、鲁棒性对关键应用场景的意义、鲁棒AI在当今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展望。由于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在不完美建模的情况下来运行,那么仅有精度是不够的,面对复杂的应用场景,需要人工智能具有合理的“容错性”,即人工智能需要“理解”人类复杂行为的能力。姜育刚教授提到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大模型”,他指出:大模型的鲁棒性研究,未来的关键技术瓶颈在于“效率”,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延伸,需要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大模型,大模型的鲁棒性研究也会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包弼德(Pete K.Bol)教授远程视频连线
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建设在当今的时代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 Harvard University)共同建设的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将海量的中国文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展开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文史地理信息和学术地图发布平台,从空间维度展示中国的人文与历史。在活动现场,学术地图发布平台的负责人徐永明教授与哈佛前教务长、著名的汉学家包弼德(Pete K.Bol)进行远程视频连线,为大家展示了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新成果。
包弼德(Pete K.Bol)教授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与大家分析了目前数字人文课程开发的现状、成果与趋势。他强调:将计算机科学的方法与社会科学的方法应用在人文学科,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
徐永明教授:从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到智慧古籍平台——浙江大学的数字人文实践
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的演讲专题是《从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到智慧古籍平台——浙江大学的数字人文实践》。徐永明教授团队结合二十大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从古籍这一中国古代文化最大的信息源出发,展开古籍影像数字化、文本数字化、结构数据库以及智慧普及等相关研究,旨在联合学者力量,建成中国文化大数据平台。
跨界对话:人工智能与智慧未来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中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杭州市“十四五”规划的第一篇,标题是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是社会经济走向智慧未来的新引擎。未来机器学习模型的能力,是否会超越我们人类的学习能力?在智慧未来,人工智能对科研与教育,将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围绕这些问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院长王毅刚主持论坛“跨界对话”,专家学者与参会人员与展开讨论,给大家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思考和启发。
虚拟主持人杭小科交流现场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原本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色的新样貌。数智融合,赋能产业、增彩生活,开辟了人类发展的新时代。在论坛的数字人会客厅环节,虚拟主持人“杭小科”,同专家学者、与会人员、在线用户、直播间网友沟通互动,让大家进一步体验“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
多年来,杭州市科协一直关注国际科技前沿,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织密对外交流的合作网络。“互联网+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热门的科技领域之一。它不仅深刻影响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极大地改变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此次以“互联新时代·智赋新未来”为主题的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术交叉融合,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展示了人文与科技融合的新成果,为实现数字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都市快报 记者 韩晓娟 中国晨报 特约记者 吕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