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女孩充电被电击内脏受损面临截肢,手机充电正确姿势要知道!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近日,辽宁沈阳发生了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电击惨剧,一名女孩在玩手机时遭到电击,各脏器严重受损,如今面临截肢。

女孩称自己当时边玩手机边充电,期间自己将脚搭在了暖气片上。突然一瞬间就感觉到全身触电,然后失去意识倒在了地上。刚倒下的时候她全身僵硬,无法动弹,但是此时自己依旧稍微保留有一点意识,不过完全动不了,眼珠子能够转动而已,后来她就彻底晕死过去,再次醒来就已经躺在了医院。

医生表示,由于女孩遭受电击的时间太长,以至于体内多个重要器官都被电击受损,现如今情况不太乐观。虽然经过救治,她的双腿勉强可以保住,但是脚趾头全部都要截掉,因为已经全部都被碳化了。

电路短路是手机电池伤人的“真凶”。长期做锂电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毕辉博士表示,有四种特殊情况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隐患一:极端环境

由于电子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难以完全解决,在极端条件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例如高温、湿热环境下,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会大幅度下降,每种电子元器件都有一个安全运行的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导致元器件被击穿或失效。

在正常情况下,接触充电器接头是不会被电伤的,但一旦充电器出现故障,或保护性装置不过关,充电器可能会直接向手机输出220V的高电压,造成触电,发生危险。

隐患二:缺少电路保护

原装充电器内配有变压器,即使在电压不稳的情况下也能自动调节,更为安全。而劣质充电器,尤其是廉价的山寨充电器,缺少电路保护,不能保证充电时电流的稳定,容易烧坏电池、缩短电池使用寿命,甚至有爆炸的危险。

隐患三:充电打电话时偶遇漏电

现在手机所用的基本都是锂离子电池,发生危险的概率极小(低于亿分之三),但80%的事故都是发生在充电的时候。这是因为,手机充电时电压高于待机电压,如果同时进行其它操作,电流会超过平时很多倍,如此时遇到使用劣质充电器、手机电子元器件老化或受潮等情况,可能造成漏电,然后电流通过人体,一旦短时间通过人体的电流过大(大于50mA),就有可能导致死亡。

隐患四:配件短路

手机充电过程中,电源、插线板处、电源适配器两端以及充电线两端再到手机端接头之间的短路也是突发危险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外部电压的变化以及充电电流的不稳定性,均会导致电路打火、放电,破坏绝缘层,最终短路,危害生命。

极端条件下才可能短路或爆炸,但山寨的就不好说了

台式电脑的机箱上都有一个电源,起到把交流电变直流电的作用,并负责给电脑主板和USB接口供电。一旦电源有问题,台式电脑输出的高电压直接击穿了电脑主板,造成电流短路,使得交流电直接通过USB接口传输到了手机上。

另外,也有可能是手机电池的问题。

如今一些山寨的手机电池大多都缺少保护电路,电容也是虚标的。再加上现在大多智能手机屏幕大、耗电量也大,这就需要在手机电池上串联很多电芯,而一些山寨手机电池为了节省成本,在技术上就串联一两个电芯,这就为手机安全埋下了隐患。

专门提供电子产品检测和认证的上海摩尔实验室和天纵检测实验室负责人舒峦表示,正常的情况下,通过3C等测试认证的合格产品,无论是手机、充电器还是电池都会有保护电路。即手机本身对电源有控制,可实时监控手机的温度、电流电压,一旦出现异常就会死机或者停止工作。手机电池本身也有保护板,对电芯的工作状态可进行监控,防止它过充、过载。

“这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手机这三重保护中,只要有一个起作用,都不会发生电死人或者爆炸的事故。”舒峦表示,只有在一些极端的情况或者环境下才有可能发生。极端的电压和电流会导致电池爆炸,比如超过9伏的电压,或者是超过3安培的电流,但是一般的充电器并不能达到如此高的电流或者电压。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摩尔实验室测试工程师彭世萌透露,只有手机在遇到高温、短路等特殊情况下,锂电池才可能突然因大幅充电,大幅放电,储存的能量瞬间爆发,最后因过热而爆炸。

目前,市面上合格的手机有着多重安全设计,是可以保证正常、安全使用的。早在手机问世前,样机在设计时,就会将不良隐患除掉。比如考虑到手机漏电的问题,通常会将手机本身的电容调小,或者加一些别的原件进去,让漏电流变小。同时,为了避免手机爆炸,手机上还会有一个解压阀,相当于高压锅上的阀门一样,当遇到高压,便会自动开启将内部的压力释放出来。总的来说,合格的手机以及配套设施,不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几位专家都表示,需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手机科学充电也应该“少吃多餐”

毕辉博士说,目前锂离子电池公认的基本原理是所谓的“摇椅理论”。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实现电子的转移,而是通过锂离子在层状物质的晶体中的出入,发生能量变化。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的出入一般只引起层间距的变化,而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破坏,因此从充放电电化学过程来讲,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理想的可逆电池。在充放电时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往返出入,正像摇椅一样在正负极间摇来摇去,故有人将锂离子电池形象称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二个:

一是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或者操作手机APP(智能手机),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安全风险,但我们不建议这种使用习惯。这是由于打电话时通过的瞬时电流较大,较易造成电池的频繁充放电,并且充电器长期处于过载状态,发热量剧增,影响电池和充电器的性能或寿命。同时,锂离子电池中采用的都是有机电解液,在大电流、高温的条件下,有机电解液会被电解,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升高,严重时会冲破壳体(俗称“电池鼓包”),导致外部短路燃烧爆炸。因此,最安全的手机充电方式是采用原装3C认证的充电器对保持关机状态的手机进行充电,一旦充满拔掉充电器。

二是锂离子电池处于长时间充电和完全用空电量时,会造成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这将对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造成永久的破坏,从分子层面看,过度放电将导致负极碳过度释出锂离子而使得其片层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是将把过多的锂离子硬塞进负极碳结构里去,而使得其中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释放出来。因此,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都不利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使用。实验已经验证,电池容量剩余20%以上开始充电,可大幅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锂离子电池充电讲究“少吃多餐”,频繁的浅度充放电更有助于延长其的寿命。

至于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等问题,毕辉博士解释到,电源适配器前端电压220V,电流多为0.15A左右,后端以及后面接线的电压等于或略低于5V,均属于安全电压范畴。额定充电电流1000 mA-2000 mA。合格手机充电器的输出端电压一般是5V左右的安全特低电压,初级(电网电源220V)至未接地的可触及零部件(USB输出端口)的最大接触电流为0.25毫安(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实验表明,通过人体引起的心脏颤动电流是50毫安),并且合格手机充电器通过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将危险电压电路(电网电源220V)与安全特低电压(USB输出端口)隔离,对于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他补充到,即使用手或者嘴去接触USB端口,虽然经手或者嘴到地所形成的人体阻抗不同,接触电流略有不同,但都是非常微弱的安全电流,一般不会造成触电伤害。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其引起的生理反应取决于电流值的大小和持续时间及其通过人体的路径。电流值取决于施加的电压以及电源的阻抗和人体的阻抗,大约需要0.5毫安及以上的电流才能在健康的人体内产生反应。而对于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手机充电器,初级(电网电源220V)至未接地的可触及零部件(USB输出端口)的最大接触电流为0.25毫安 ,因此合格充电器的USB端口是不存在漏电情况的。

▲锂离子电池原理示意图

你的充电方式安全吗?

不少人习惯于通过工作生活之余将手机与电脑连接充电,对此毕辉博士表示,用USB插上电脑给手机充电,弊大于利,因为手机会自动检测电池的当前状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以及待机时间。而电脑使用情况不一样,有时候突然读写硬盘,或者运行某些软件时CPU或显卡全频工作,对USB 的电源输出造成很大的波动,让电池充电很不稳定,对电池的使用时间会有影响。

USB规范里规定了USB的额定电压是5V、电流是500mA。随着锂离子电池容量增加,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充电器的额定电流在1000mA以上,有些甚至可达2000mA以上。因此,这样的手机如果用传统电脑USB接口充电,显然充电时间要长很多。

另外,采用电脑USB接口给手机充电,由于手机电池额定充电电流高于USB供电电流,电脑USB接口长时间处于过载状态,发热量增加,对电脑以及手机电子元器件都会造成较大伤害,影响其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也会造成触电事故。舒峦也表示,直接用USB口充电的方式,并不在国标或者一些厂商安全测试的范围内。

并且,由于这种组合方式繁多复杂,厂家很难去一一测试其安全性。比如有些人直接连汽车上的USB口充电,有些人则直接接插座上的USB口,其可靠性很难一一界定。舒峦建议,最好接原装手机充电器给手机充电。因为他们在对手机做认证检测的时候,一个典型的认证方式就包含接充电器充电。这种认证方式在实验中以及厂家的正常测试次数会超过百次,其可靠性更高。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手机充电的正确姿势,不要觉得没必要了解,如果充电不当,可能会引起非常大的危险,正确的充电方式不仅能延长手机的寿命,更能确保我们自身的安全!
2023-06-26
CZH科普
大学士级
合格的手机以及配套设施,不会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大家不要贪小便宜,随意购买假冒伪劣产品,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2023-06-26
传承解惑
大学士级
在正常情况下,接触充电器接头是不会被电伤的,但一旦充电器出现故障,或保护性装置不过关,充电器可能会造成人触电而发生危险。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