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鲥[shí](Tenualosa ilisha)(英文为hilsa,因此也常音译为“希尔萨鱼”)占孟加拉国总渔获量的12%左右,其渔业在全国雇用了至少250万人。
考虑到孟加拉鲥(shí)在该国的饮食、经济和渔民生计中的重要性,孟加拉国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对其实施保护,以增加这种鱼的数量。而且这些尝试大都取得了成功。
然而,近些年来,尽管设立了每年两次、每次三周的禁渔期来保护鱼卵,但渔民们在其惯常路线上作业所得的渔获量越来越少。
图源:Roddur 123 - Own work, CC BY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6743571
Abdul Gaffar Majhi是孟加拉国帕图阿卡利沿海地区的一名渔民,他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拉布纳巴德(Rabnabad)海峡捕鱼。他说自己仍然记得第一次在那里抓到一条巨大的希尔萨鱼。但那是几年前的事了,他说最近都没有在这条海峡或附近的任何河流中看到希尔萨鱼。
孟加拉鲥(希尔萨鱼)是孟加拉国最重要的鱼类,是数百万人营养和生计的主要来源。虽然政府在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试图提高产量,但这里的渔民持续报告称捕捞量下降。
2015年的一项研究明确了导致孟加拉鲥渔业枯竭的几个因素,包括盐度增加、该国主要河流的低流量、捕鱼区上游和下游的水坝建设、河流淤积增加以及来自人类住区、工业和农业的污染。
孟加拉鲥是溯河产卵的物种,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里,但会向上游迁徙,在淡水中产卵。然而,高盐度和河水污染据称会影响其迁移。研究表明,盐度、温度和导电性都会影响水质和水中氧的溶解度,而这些都是鱼类洄游会涉及的要素。
此外,科学家还表示,气候变化问题也导致了产卵数量的下降。孟加拉国政府的土壤资源发展研究所(SRDI)指出,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河流中的盐度也在增加,继而损害了溯河物种的繁殖能力。对于幼小的孟加拉鲥来说,从产卵地向下游的迁移过程也对其存活率造成影响。
孟加拉国渔业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官Anisur Rahman表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影响、泥沙淤积的增加以及河流流域的上升等因素相结合,致使孟加拉鲥的迁徙路线和繁殖栖息地被中断、转移甚至消失。他补充说,污染导致孟加拉鲥从河流迁移到深海,而拖网渔船和其他船只数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孟加拉鲥数量的减少。
图源:Dhaka Tribune
2020年的一项关于鱼类多样性的研究显示,各种人类活动已经导致所研究区域的水流减少,深度降低。研究发现,由于人类活动和捕鱼压力的增加,Andharmanik河的鱼类资源和多样性逐渐减少。
孟加拉国政府的希尔萨鱼保护倡议的负责人Zia Haider Chowdhury表示,尽管面临持续的压力,但“我们仍然从水中获得了足够多的鱼。为了国家宝藏的可持续丰富,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希尔萨鱼:国家宝藏根据该国的一份政府报告,孟加拉国2020-2021财年的希尔萨鱼总产量为565,183吨,其中约65%来自海洋,其余来自内陆河流。
希尔萨鱼是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带来重要的外汇收入。希尔萨鱼约占孟加拉国鱼类总产量的12%,相当于全国GDP的1%。约有50万渔民直接依赖希尔萨鱼产品维持生计,另有200万渔民间接依赖希尔萨鱼产品。
为了保护这一物种,该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若干措施,包括宣布成立六个希尔萨鱼保护区,并禁止在两个繁殖季节捕鱼。政府还为生活贫困的渔民家庭提供了一揽子补偿,帮助他们渡过禁渔期。
参考文献:
1. Ali, M. M., Ali, M. L., Rahman, M. J. & Wahab, A. (2020). Fish diversity in the Andharmanik River Sanctuary in Bangladesh.Croat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78(1), 21-32. doi:10.2478/cjf-2020-0003
2. Miah, M. S (2015).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changing spawning pattern and production zone of Hilsa fishery in the Bay of Bengal. Weather and Climate Extremes, 7, 109-115. doi:10.1016/j.wace.2015.01.001
3. 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6/climate-change-human-pressures-push-bangladeshs-national-fish-into-decline/
编译:Victoria
审核:Eva
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