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脑、手机占据我们的时间越来越多,给眼睛带来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人出现眼睛干涩、疲劳、流泪、怕风的症状。迎风流泪,老百姓俗称“风流眼”,多表现为流泪频繁,眼泪清冷为多,多在劳累后加重,外出迎风更甚,同时多伴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心悸健忘等症状。
发病原因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主藏血,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素问·五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视”,肝血的濡养对眼睛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肝主泪液,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目,则可出现两目干涩昏花,流泪等症状。
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风性轻扬,易犯上窍,眼居上位,暴露于外,所以眼睛疾患多与风邪有关。同时,风易与他邪相合而为病,风挟湿邪,导致眼睛流泪常伴眼痒;风挟燥邪,导致眼睛流泪常伴干燥眼眵;风挟寒邪,导致眼睛流泪,泪无热感常伴眼睛怕光。
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阴虚,血虚生风,导致阴血不能滋养双目,就会出现迎风流泪、眼干涩、怕光等症状。掌握迎风流泪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采取按揉太阳穴、承泣穴、头临泣穴、养老穴和太溪穴等5穴,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腧穴调理①太阳穴:经外奇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外约一横指的凹陷处。该穴位于眼睛周围,通过按揉、刮痧、拔罐,可治疗迎风流泪在内的一切眼睛疾患。
②承泣穴:足阳明胃经腧穴,同时是阳跷脉、任脉的交会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该穴能“承受泪水”,针刺、按摩可有收泪的效果。足阳明经多气多血,经上诸穴可治疗与“血”有关的病证,按揉承泣穴可有效调节迎风流泪等眼部疾患。太阳穴、承泣穴按揉操作时,可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再从承泣穴沿眶下缘推、刮至太阳穴,交替操作二穴,起到疏风散邪、补益气血,有效缓解迎风流泪。
③头临泣:足少阳胆经腧穴,在头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当人患目疾流眼泪时,该穴在眼睛上面,善治目疾。足少阳胆经与肝经相表里,循行于目外眦及头面部,经上诸穴对眼疾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大成》中治疗“多泪”“目泪”便是该穴主要功能。
④养老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简便取穴为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最高点处,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即为该穴所在。小肠经腧穴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泪为“五液”之一,养老穴可调治目视不明、迎风流泪等老年人常见的目部疾患。
⑤太溪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可调整肾脏、肾经的虚实。肝肾同源,按揉太溪穴,起到调补肾经气血的作用,有效缓解迎风流泪的症状。
上述五穴,位置易于找寻,操作方便,作用明显,交替按揉,既有“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作用,又有“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远治作用。按揉操作前要注意手卫生,清洁双手,避免脏手感染眼睛。对于严重的迎风流泪,或伴有其他症状者,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推荐专家:
-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交流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随意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