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癌症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带瘤长期生存、5年临床缓解,甚至达到完全治愈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癌症逐渐被看作为慢性病,可防可控可治。
一些通过手术切除或其他综合治疗的患者,以为完全治愈了,但其实并非一劳永逸。即便将“看得见”的肿瘤完全消灭干净,但一些“看不见”的癌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系统等多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
**什么时候是癌症复发高峰期?难道一辈子都要担心复发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复发几率?**来做个自我规划吧。
5年内被认为是癌症复发高峰期
**肿瘤复发和转移与生存期有着直接关系。**临床上,我们通常把5年生存期作为评判疗效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说,5年生存期是指肿瘤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
用五年生存期作为评判指标有严谨的科学性。经过长时间临床统计和分析,肿瘤治疗5年后,病情相对稳定,癌细胞较前几年相比明显下降,复发率明显降低,可以认定为临床治愈。
不过,在经过5年生存期之前,对绝大多数肿瘤而言,有两个复发高峰期:一个是治疗后半年到一年半,另一个是3年左右。据统计,大约90%的术后复发都出现在这两个时间段。
另有数据显示,对于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肿瘤,约80%的复发或转移事件发生在根治性手术后3年内,另有约10%左右发生在根治术后5年内。
复发几率大小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癌症复发和转移与否,除了个体化差异、治疗规范化等多因素,与肿瘤发现早晚更是密切相关。
当肿瘤越早被发现,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大多数的5年生存率几乎可以达到**90%以上。以肺癌为例,通过肺部CT可以观察到几毫米大小的病灶,只要做好日常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5年生存率达到95%**以上。
反之,如果发现肿瘤时候为中晚期,尤其是一些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治疗手段少的肿瘤,即便通过规范化治疗,癌细胞已在身体四处扩散,那么复发几率大大增加,5年生存率将直线下降。
三种途径导致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如此可怕,它是怎样发生的呢?一般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
1.种植转移
种植转移指恶性肿瘤侵及体腔(浆膜腔)表面时,脱落的肿瘤细胞团因重力作用在低位浆膜表面种植,新生血管长入、增生、侵及浆膜下组织,并形成转移瘤。种植转移是腹腔、胸腔等脏器恶性肿瘤扩散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腹膜腔的种植转移最常见,原发肿瘤最常来源于胃、肠等器官。例如胃癌侵及浆膜后,可在腹腔和盆腔脏器表面形成广泛的种植转移。在胸膜腔,当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性癌累及胸膜时,可造成胸膜的种植性转移。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液向身体内的其他淋巴结内运动,当进入淋巴结后,会导致淋巴结肿大,有时会有疼痛感,如果进行淋巴结的活检,可以看到淋巴结内有大量的癌细胞。
3.血行转移
血行转移是大多数肉瘤、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滤泡癌、恶性黑色素瘤和绒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众所周知,人体中遍布着错综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仿佛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将营养和氧气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身体的每个部分。当肿瘤细胞侵入了血管中,也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转移到距原发灶较远的器官,进而生根发芽,生成肿瘤转移灶。血行转移最易发生的部位通常包括肝脏转移、肺脏转移以及骨转移、脑转移等。
一起来做个康复规划
抗癌是一条漫长之路,每个阶段的治疗、检查、生活等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根据肿瘤术后的复发高峰和治疗特点,我们总结了一份长期康复规划,希望能帮到您。
术后半年到1年半
这是术后复发的第一个高峰。这个阶段的肿瘤患者,大多数还处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因此侧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配合好医生做好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术后辅助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争取将治疗副反应降到最低,最大程度降低复发概率。
术后1年半到3年
这是术后复发的第二个高峰。虽然前期治疗已结束,但仍处于术后密切随访阶段。这个阶段的侧重点可放在功能锻炼、身体恢复上。除了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还应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注重膳食营养,恢复身体机能,逐步重返工作岗位和社会角色。
术后3年到5年
在这个阶段,术后复发风险已经大大降低,但仍有约10%的患者在本时间段复发。本阶段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健康生活上。改掉曾经有的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合理运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也一定要按时遵医嘱复查哟。
术后5年以后
术后5年未复发,一般认为已达到临床治愈,此时已完全回归正常生活。但在此阶段,仍需要像健康人群一样,进行每年一次的体检筛查。在体检项目中仍要包含曾患肿瘤的相关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此期间出现了常规疾病不能解释的症状、淋巴结肿大、发现新增包块等,应尽快联系您的主管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总的来说,肿瘤患者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合理运动,定期进行随访复查是贯穿终生的原则。相信在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战胜病魔,获得长期治愈。
李咏生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肿瘤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建议专家和评审委员,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
专注于脂质代谢与肿瘤免疫研究,对分子靶向治疗、肿瘤代谢和免疫治疗、姑息治疗、不良反应控制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肿瘤内科专家门诊、周三上午肿瘤罕见病疑难病特需专家门诊
王懿铭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介入与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生物技术协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持重庆市科委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自科多项。
擅长肺癌、结直肠癌的化疗、分子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