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435 篇文章
蜘蛛痣(spider angioma)是一种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为皮肤小动脉分支末段扩张所形成。痣体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呈辐射形的小血管分支,形态似蜘蛛,故而称为蜘蛛痣。
蜘蛛痣往往出现在面颈部、前胸上部、后背上部、手背上,偶有出现在手臂、口唇、耳廓、肚脐周围、膝关节周围等部位。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和许多向外辐射分布的毛细血管组成,典型的蜘蛛痣直径约2~3毫米,色泽鲜红,中央隆起,略高出周围皮肤,轻触可以感到搏动。围绕蜘蛛痣中央放射性延伸出鲜红色小血管,就像蜘蛛的腿,在粗腿上还分出细腿。如果拿一根棉签压住蜘蛛痣中央体部,红色的“蜘蛛腿”就会立即发白消失,放开后又马上恢复原样,出现明显的红色“蜘蛛腿”。蜘蛛痣出现的数目不等,少者仅见一两个,多者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曾有报告在一个肝硬化病人身上找到1580个蜘蛛痣,分布全身,形态典型。
那么,蜘蛛痣是怎么产生的呢?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导致肝功能损害时,其肝脏功能明显减退,对人体分泌的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使得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上升,对全身小动脉血管有增大和扩张作用,表现在皮肤就可以见到典型的蜘蛛痣。蜘蛛痣的数目、大小、颜色深浅,可间接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肝细胞坏死严重时,蜘蛛痣不但数目多,而且总面积大。
蜘蛛痣在肝硬化患者身上常见,但也有肝硬化并不出现蜘蛛痣的情况,尤其是胆汁性肝硬化,除非发展到门静脉高压的阶段才会出现。在急性肝炎、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营养不良等患者身上也会出现蜘蛛痣。蜘蛛痣还会出现在健康人身上,特别是儿童,称为先天性蜘蛛痣。一些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也会出现蜘蛛痣。部分孕妇在妊娠第2~5个月时,会偶尔出现蜘蛛痣,分娩后两个月内自动消失。在体检中,若发现蜘蛛痣应该引起重视,尤其既往有肝病基础的患者应该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的情况,在正规医院根据相关病史,包括肝炎史、饮酒史、营养状况等,进行肝脏功能、免疫学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综合得出结论,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因为蜘蛛痣很容易和其他红疹混淆,还应注意与以下红疹相鉴别。
1.过敏性紫癜
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儿童及青少年多见,好发在春秋两季,发病原因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主要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皮疹好发于四肢前侧,尤其是双下肢皮肤出现对称分布,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或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退色,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食欲缺乏、乏力等,一般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治疗。
2.血小板减少症
皮肤在磕碰后容易出现出血点、紫癜、淤斑等,出血点或者淤青不会高于皮肤表面,按压不易褪色,没有“蜘蛛腿”,一般轻度的血小板减少不会出现出血症状,血小板减少严重时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伤口出血时间延长等现象,要充分重视,查明原因,积极纠正血小板减少。
3.老年性血管瘤
中老年人多见,偶见于青少年。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以躯干部为主,罕见于手、足或颜面。皮肤出现鲜红色或樱桃色的小红点,直径约 1~5 毫米的丘疹,半球状,质软,高出表皮1~2mm,压之可褪色,不伴其他自觉症状。皮疹大小、数量常与年龄呈正比,即年龄越大,小红点就越多。大部分的老年性血管瘤不需要治疗,如果短时间内迅速增长,就要到医院就诊了。
4.药物性皮疹
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药疹多在接触药物后7~10天出现,如果之前接受过同样药物或同类结构的药物治疗,则可于数小时或1~2天内迅速出现。发疹性药疹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点或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突然发病,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多数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肿瘤内科 朱英娥 副主任护师
老年科 沈军 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