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给古文物敷“纯水面膜”?重庆企业赋能科技考古

重庆科技报
原创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收藏

近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科芯片”)已完成“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迁移与临时存放和保护”项目前期的考古大棚及智能文物保护舱建设工作。

( 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科技助力水底捞“珍”

2015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开展水下考古重点调查时,通过声呐扫测等技术发现了一艘木质古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该船是我国迄今在水下考古中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帆船。

(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现场)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考古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古船一旦从水下泥沙中取出,原本环境中的微生物平衡就被破坏,文物极易迅速劣化。”电科芯片有关专家表示,为解决这一难题,同时更好地平衡考古与保护需求,项目团队为长江口二号古船定制研发了智能文物保护舱。

给古文物敷上“纯水面膜”

智能文物保护舱外表看起来像个加厚加固的“大房子”,内里更是一应俱全,配备了环境及文物本体监测、通风及温度控制、水处理及水温控制、环境及土壤湿度控制等设备。“我们创新性地将冷水全覆盖全自动喷淋系统应用到古沉船考古中。”专家解释道,“首先把经过处理的纯净水降温到15摄氏度以下,然后根据土壤和古沉船本体监测数据及文物保护需要,将低温纯水全自动微喷覆盖到船体和沉箱面的每个角落,从而抑制文物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确保文物环境的洁净和稳定。就像给文物敷上‘纯水面膜’。

(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整个保护舱内的设备和系统,通过异构网络融合技术连接,形成了实时、完整的监测与调控闭环,最大限度地实现水下文物半出土状态下的保护,体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进步,为我国水下考古向科技化、专业化发展,为开展河口海岸复杂浑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贡献科技智慧和力量。

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保护

在三星堆考古中,电科芯片提供了一系列考古“黑科技”。其中“多功能考古发掘集成平台”属全球首个集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于一体的考古平台,形成了10余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该平台包含自主研发的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无接触载人工作平台、专用设备搭载平台、考古全过程记录系统、环境监测调控系统等一整套考古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该平台的研制和建设是我国科技考古工作的一次突破性探索,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考古技术与装备的进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金属文物库房可视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首次创新采用了文物存取智能图形识别技术,构建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智能库房。还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进行数字库房全要素建模,并以此为底座将多源数据融合,实现库房、柜架、囊匣的精确定位,形成库房安全全过程可视化监管、库房业务全流程可视化溯源、库房环境全空间可视化监控的智能化闭环管控。同时,还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库房的藏品、设备等,构建了唯一的“电子身份证”,满足藏品等对象的数字化识别、信息化管理需求。

下一步,将构建博物院的库房文物保存环境检测评估系统、库房恒温恒湿环境调控系统,配置珍贵文物藏展设施等,逐步实现全院的智慧平台搭建,完成文物存储环境实时监测、完善藏品管理流程,助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

文字:曾露娇

图片来源:中电科芯片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07-03
施兴梅
庶吉士级
已阅读
2023-07-03
包双林
学士级
学习了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