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是一种可爱的水禽,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有一种现象,让人们感到十分好奇:为什么刚出生的小鸭子,会把第一个看到的活动物体当作自己的妈妈?这种现象叫做印随效应,它是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动物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本文将介绍印随效应的发现过程、原理和意义,帮助大家了解小鸭子认母的奥秘。
1. 印随效应的发现
印随效应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Lorenz)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首先发现和描述的。他对灰腿鹅进行了一项不寻常的实验 。他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第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儿,它们就跟到那儿。第二组鹅蛋放在人工孵化器里,雏鹅出世后不让它们看见自己的母亲,而让它们最先看到劳伦兹本人。于是劳伦兹走到哪儿,小鹅跟到哪儿,小鹅把劳伦兹当作“妈妈”了。随后劳伦兹把两群小鹅放在一起,扣在一只箱子下面,让母鹅在不远的一边看着。当劳伦兹把箱子提起时,受惊吓的小鹅朝两个方向跑去:记住母亲的那些小鹅朝母鹅跑去,记住劳伦兹的朝劳伦兹跑来。
这个实验表明,灰腿鹅在出生后有一个认亲期,在这个时期内最先出现在它们面前的活动物体,会被其认作“妈妈”,并且这种认定是永久性的,即使后来再见到真正的母亲也无法改变。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印随效应(imprinting effect),也叫印刻效应或印记效应。
2. 印随效应的原理
印随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与一般的条件反射或习惯形成不同,它只在动物智力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内发生,这个阶段被称为敏感期或关键期。敏感期是指动物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和易于学习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动物就很难或者无法学习到相应的行为。敏感期的长度和开始时间因动物种类和行为类型而异,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行为,敏感期越长,越是简单的行为,敏感期越短。例如,小鸡的母亲印随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
印随效应的发生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刺激物必须是活动的,二是刺激物必须与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或相似性。这是因为印随效应是一种本能行为,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动物通过印随效应,可以迅速地建立起与母亲或同类的联系,从而获得保护和指导,学习适应环境的技能。如果动物印随了一个不适合的对象,比如一个不会飞的人或一个不会游泳的车,那么它就会面临很大的危险。
3. 印随效应的意义
印随效应是动物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它揭示了动物智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为人类对动物进行训练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通过利用印随效应,人们可以培养出一些特殊的动物,比如导盲犬、警犬、驯鹰等。人们也可以通过印随效应,帮助一些濒危或灭绝的动物恢复种群数量和自然习性,比如大熊猫、丹顶鹤、加州神鹫等。
印随效应不仅存在于动物中,也存在于人类中。人类婴儿在出生后也有一个认亲期,他们会对最先接触到的人产生依恋和信任感。这种依恋和信任感对婴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婴儿在认亲期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抚触,他们就可能出现情感缺失、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在婴儿出生后要尽量多地与他们进行亲密接触,给他们温暖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