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Denovo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古往今来,荔枝以其肉质软糯、汁水丰富、清甜可口的特征俘获了众人的芳心,让无数食者为之倾倒。
然而,在享受荔枝美妙滋味的同时,大家是否意识到了其背后潜藏的“甜蜜陷阱”呢?
图1:荔枝
(图片来源:pixabay网站)
荔枝的“故乡”在哪里?
在谈有关吃荔枝的讲究和注意事项之前,我们先来聊聊荔枝的起源。
荔枝主要产自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其中“妃子笑”是最受欢迎的优质品种之一。近期,《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借助基因组学测序数据,成功完成了“妃子笑”的基因组装配,为我们破译了荔枝的生命密码。通过对72份荔枝资源重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提出了荔枝“一个起源中心、两个独立驯化事件”的假说。
这一发现表明,荔枝的起源中心实际上是我国的云南省,而经过不断传播,它在海南形成了野生种群。此后,云南和海南的荔枝分别被独立驯化为了早熟和晚熟品种。我们常见的“妃子笑”,就是由云南的早熟品种与海南的晚熟品种杂交而成的。对荔枝基因组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其功能性基因,进而培育出更优质的品种。
图2: a.荔枝果实示意图;b.荔枝基因组图谱;c.荔枝基因组特征;d.荔枝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e.不同品种荔枝的同义突变率比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吃荔枝会诱发低血糖?
美味的荔枝固然令人难以抵挡,但过量食用却容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让人患上“荔枝病”——这是由荔枝引发的一种急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其临床症状与低血糖类似,具体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腹痛腹泻、有饥饿感等。
等等,低血糖?有人可能会疑惑,荔枝那么甜,含糖量那么高,怎么吃多了反而会低血糖呢?
这就要从糖的不同种类说起了。
糖类可以根据其水解程度分为寡糖、单糖和多糖。其中,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和果糖,荔枝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正是果糖,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低血糖,实际上指的是体内葡萄糖含量过低。
图3:测血糖
(图片来源:veer图库 )
研究显示,荔枝中富含降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而在未成熟的荔枝中,这两者的含量更高。这两种物质会抑制体内正常脂肪的氧化和糖异生(非糖前体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从而干扰葡萄糖的合成。
因此,当我们食用大量荔枝后,体内的葡萄糖水平便不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代谢需求,糖平衡被破坏,低血糖症状也随之出现。此外,脑组织的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葡萄糖,过量食用荔枝造成的低血糖也会使供给脑的能量减少,进而对脑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脑损伤,这种情况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严重。所以,食用荔枝一定要适量,切勿贪食。
图4:吃荔枝
(图片来源:pixabay网站)
吃荔枝被查出酒驾?
每逢荔枝上市的季节,总有关于吃完荔枝被误判为酒驾的新闻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荔枝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而在储存过程中,荔枝会进行无氧呼吸,从而将糖类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当人们食用了大量荔枝后,酒精检测可能会出现阳性反应。然而,这是一种假性酒驾,和真正的酒驾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毕竟荔枝能够产生的酒精含量较少,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也相对较短,随着呼吸和说话,这些酒精就可以挥发掉,也不会再被检测出来了。
所以,如果大家因为吃了些荔枝被测出酒驾,可以先向交警说明情况,在一旁稍等片刻后再去复检即可。不过,在开车之前,最好还是不要吃太多的荔枝!
图5:酒精测试仪
(图片来源:veer图库)
食用荔枝有哪些注意事项?
(1)适量是关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00—400克水果。考虑到食物的多样性,成年人每天食用的荔枝最好不超过10颗,儿童则最好不超过5颗。
(2)切忌空腹食用
空腹时,人体的消化系统处于脆弱状态,此时食用荔枝容易诱发恶心、胃酸反流等问题。因此,饭后半小时再食用荔枝为宜。
(3)谨慎食用未成熟的荔枝
未成熟的荔枝中降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的含量更高,容易增加“荔枝病”的发病风险。所以,大家在选购荔枝时,应选择熟透的荔枝。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荔枝一旦被摘下来,它的成熟度就不会再发生变化,并不像香蕉、芒果等水果可以被“放熟”,因此在挑选时就要看清楚荔枝成熟与否。
不过,除了以上三点,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把握合适的荔枝摄入量!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明白了关于荔枝的这些讲究,让我们在享受美味荔枝的同时,也不忘对健康负责,合理食用吧!
参考文献:
[1] Hu, G., et al., (2022) Two divergent haplotypes from a highly heterozygous lychee genome suggest 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 events for early and late-maturing cultivars. Nature Genetics. doi.org/10.1038/s41588-021-00971-3.
[2] Aakash Shrivastava, PhD, Anil Kumar, MD, et al.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30,2017. DOI: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17)30035-9.
[3]刘莹. 小儿荔枝病71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 2000,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