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都是依赖阳光、土壤生长出来的。如果离开阳光和土壤,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稳定、持续地维持植物生长呢?实际上,不靠阳光雨露,甚至不用土壤,就能种出蔬菜和水果,这就是“植物工厂”的真实场景。
“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植物工厂”里,种子会被播种在营养基质内,通过对植物生长的温、光、水、气、液和二氧化碳进行精准调控,使之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再定时加入营养液,植物就可以顺利地生根、发芽、结果,有效地克服植物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对自然界的生长条件依赖。
通俗讲,就是用人工光源代替了阳光,用营养液代替了土壤,将植物的生产环境设置为可控制参数。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在植物工厂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可以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影响,可在任何地点进行食物生产,实现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通过智能化调节,可大幅缩短作物生育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达到传统种植的几十倍。
“植物工厂”种植环境相对封闭,病虫害防治压力较低,无土栽培生产的食物,高度洁净、安全无污染,因此“植物工厂”中出产的农作物在品质、口感和安全性上也更有优势。“植物工厂”既能拓展城市农业功能,又可在戈壁、沙漠、盐碱地等非耕地上建设,有助于缓解我国农业资源的瓶颈约束,可为保障居民“菜篮子”提供重要助力,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植物工厂”并非全新概念,过去主要用于解决极端环境下的种菜难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很多地方得以应用。例如,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蔬菜产地江苏南京浦口区桥林街道双庙村里高约8米,占地4488平方米的“植物工厂”,采用水培和密集种植,蔬菜在大田种植2个月的生长周期在这里仅需20多天,同等面积的产量比大田种植提高了50多倍。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县石灰窑镇引进“蔬菜工厂”项目,应用无土栽培、节水浇灌等技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各类蔬菜全年无间断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植物工厂,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新攻关,降低人工光源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植物工厂的智能化管控,进一步构建“低碳、智能、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茁壮成长。
审核专家:高志岭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