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专家:李玟,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健康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包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心脏内科住院医师。
审核专家:木胡牙提,新疆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sohu.com
近年来,国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呈高发病率且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原多见于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而目前患病年龄已提前到45岁左右。我国心血管病人群已达到3.3亿人,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人体多个器官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总称,其中以在心脏、肾、四肢和脑等部位的动脉中最为常见。其发生是由于胆固醇及其他脂类物质在动脉管壁的最内层堆积,并逐渐形成斑块,使动脉的内壁像生锈的水管一样,内径随病变进展而越来越窄,从而使经这些动脉向器官组织输送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
图片来源:abxgb.com
图片来源:picx.zhimg.com
通俗地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血管狭窄的形成就类似于老旧的自来水管的堵塞。在水质、水压长期作用下,管壁上的水垢越积越厚,阻碍水流通过,水流就会越来越细。同样,随着年龄增长和伴随性的一些心血管危险因素,血管中也会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二、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危险因素?
(一)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
(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图片来源:new.qq.com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二者合并发生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大提升。
图片来源:new.qq.com
▶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者,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脂蛋白(a)[LP(a)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来源:m.thepaper.cn
▶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是致病的危险因素。与不吸烟相比较,吸烟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了2-6倍,而且与每天吸烟的支数成正相关。
图片来源:sd.dzwww.com
▶过量酒精摄入:长期或过量喝酒,对血管的危害较大,可能会导致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损伤等情况。
图片来源:buzzlife.com.tw
▶糖尿病: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脂质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缓慢、持续周期较长。
图片来源:meipian.cn
▶肥胖:BMI≥28 Kg/m2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易诱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心功能减退等,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幕后黑手[8]。
正常体重:身高(cm)-105=体重(kg)
三、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症状?
▶主动脉粥样硬化: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突发剧烈胸痛,可能危及生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疾病叫冠心病,会有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心悸等不适表现,严重者还可能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颈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导致脑卒中。
▶肾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引起肾区疼痛、少尿和发热等症状。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肠壁缺血,可能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状。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缺血,进而引起下肢疼痛、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等表现。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上肢麻木、无力等表现。
四、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防治?
▶合理膳食
图片来源:dg.cnsoc.org 、meipian.cn、5h.com
应遵循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的原则。饮食宜清淡、低盐,经常吃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卷心菜、紫甘蓝等。减少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控制糖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肉类、奶制品、豆制品等。
▶运动指导
图片来源:http://shanxi.news.163.com/
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能够降低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发生风险。中青年可采用跳绳、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形式,老年人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园艺活动、农务劳动等形式进行活动,并且进行肌肉力量练习(抗阻训练),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防止跌倒。
▶控制烟酒
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在0~100 g/周为宜[10]。
▶控制易患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高血压病患者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血胆固醇增高者应控制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