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内蒙古敖伦图拉农牧业有限公司法人、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门克道尔基,请他讲述自己用热爱助力家乡牧业振兴的故事。
讲述人:门克道尔基 内蒙古敖伦图拉农牧业有限公司法人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想做什么。有的同学说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大老板,我却想拥有一个牧场。长大之后的我做过挤奶工,卖过馒头,体验过这么多不同的人生道路之后,我依然初心不改。如今凭借乡村振兴的春风,我如愿在家乡开启了养牛事业。
门克道尔基与他饲养的安格斯牛
求学实践路,用热爱学习成长
我从小就喜欢动物。每到春天,我们家会把羊群赶到山上牧场放养,秋天再赶回来。在照料羊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项“特异功能”:当所有人家的羊一起从山上赶下来时,它们已经从小羊羔长成了将近一米的成年羊,我却能一眼辨认出自家的羊。
2006年中专毕业,我在内蒙古当地各大牧场实习。别人认为挤奶工是一份又脏又累的工作,我却觉得这是特别宝贵的学习机会。一次,有个同事吹牛说:“只要摸一下牛的乳房,我就能知道今天它能挤多少奶。”我却把这句玩笑当了真。
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行?于是,我白天一边挤奶一边琢磨,晚上再总结规律。几个月之后,我真的练成了能根据乳房松紧程度准确估计产奶量的“神手”。
尽管我精心呵护每头牛,但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个下着雨的深秋,我们的牛场14个小时之内接连死了10头牛。细细回想,有一头病牛最初是因为我挤奶操作不当而患上乳腺炎,也许这就是导致它生病的诱因。这件事情让我既害怕又自责,这件事之后,我对生灵更加敬畏,对专业学习也更加认真。
曲折事业路,用热爱坚守初心
实习的结束,我并没有如愿进入行业大展身手,反而在事业和家庭上都遭遇了危机。心灰意冷的我一度放弃养牛,改行卖馒头。
一次偶然机会,我见到了自己老家公益盖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聊天中我了解到,国家在大力鼓励发展村集体经济,但我们家乡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深藏在心中对养牛事业的热情重新燃起,我向书记建议:“准格尔旗的肉牛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我有专业技术,为什么不一起合作?”
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当上了村里的“牛管家”,参与村肉牛繁育基地建设。由于资金有限,一期项目我们建设了480平方米储草棚、1200多平方米的半封闭牛棚和水窖等基础设施。从这里,我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养牛事业。
经过近4年的发展,我投入了1400万元,建成了9000多平方米的牛棚,养殖肉牛600多头,通过分散繁育、集中育肥、集中销售的方式发展肉牛产业。下一步,我计划向农户推行母牛“领养”“托养”托管模式,由农户领取基地繁育的优质母牛喂养,饲养1头母牛年获利可达近1万元。
门克道尔基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培训项目
肉牛良种繁育路,用热爱振兴家乡牧业
2021年,我有幸当选为准格尔旗政协委员。多年深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内目前肉牛良种率和繁殖率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未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
于是,我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肉牛产业良种化建设及推广扶持力度建议”的提案,呼吁加大肉牛优良品种推广和配套设施建设。最终,我的提案得到采纳,肉牛良种繁育被列入当地重点扶持产业。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我还被评为鄂尔多斯市的十佳返乡创业带头人。如今,在村里9000多平米的牛棚中与600多头毛色鲜亮的安格斯牛为伴,我干劲十足。
未来,我希望有机会能参与肉牛行业标准的制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优良肉牛品系,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新农人一起把产业做好,带着准格尔旗的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让当地高品质牛肉走出家乡、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门克道尔基参加准格尔旗政协会议
讲述人:门克道尔基 内蒙古敖伦图拉农牧业有限公司法人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审核专家:王景伟 华中农业大学教育培训学院
策划组:宋雅娟 谢芸 武玥彤
通讯员:吕昊芸 施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