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本是一件很放松的事——躺到床上,只需享受宁静的夜晚,慢慢进入梦乡,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有失眠的困扰:
偶尔失眠没关系
长期失眠则应引起重视
失眠通常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睡眠情况不满意,主要有三个症状,“睡不着”、“在夜间频繁醒来”、“醒得早”,偶尔失眠是正常的,
但什么程度的失眠,需要专业帮助?
根据《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里的定义,有以下的睡眠问题,都应该引起重视。
用一句话科学地表述「失眠」,就是「有时间、有环境睡觉,但怎么努力也睡不着,并且白天精力和情绪受到影响」。
应对长期失眠做的努力
为什么都没用?
长期失眠的人,并不缺少对睡眠的重视。每个人都能说出睡不好的危害——血压升高、心脏病、免疫力降低、容易长胖(睡眠被剥夺时,代谢会减慢、食欲会增加),睡眠匮乏也会带来更多压力、焦虑、抑郁及其他情绪或心理障碍(Harvard Medical School, 2007)。
失眠时,很多人做过以下这些事情:
除此之外,很多人还会尝试着服用药物。
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统称安眠药,比如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
除了服药之外,上面几种方法,只能说起到安慰剂的作用,而且喝酒入睡危害极大,虽然帮助入睡,但却破坏深睡眠,使得夜间睡得浅,还利尿,导致频繁起夜。
这些应对策略使人陷入
“我会尽一切努力摆脱失眠”的心理陷阱,
参考出处:《The Sleep Book How to Sleep Well Every Night》Guy Meadows
这些行为在心理学里被称为是“放大”,尽管它们都是来帮忙的,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失眠变得更加严重。
处方药物是快速让人入睡的一种方法,但缺点明显,长期服用会形成依赖和耐受性,今天吃今天管用,明天不吃就睡不着,而且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效果。
出处:《The Sleep Book How to Sleep Well Every Night》Guy Meadows
既然这些都不是解决失眠更好的办法,那应该怎么办?
科学、有效、安全
解决失眠的方案CBT-I
失眠者在拯救睡眠的过程中遇到一波又一波的意外,失落、自怜、抑郁、无助、绝望、愤怒或麻木,是时候走出恶性循环了。
研究者们以前认为失眠是其他疾病,比如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但随着对睡眠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研究者认为,失眠症是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并且,基于对失眠形成机制的深入理解,睡眠干预专家Spielman和Richard Bootzin等人认为,失眠者身上存在很多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正是它们使得失眠的症状越演愈烈,并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者将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整合出一套治疗失眠的心理疗法——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各国睡眠权威机构推荐的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CBT-I),正是从认知和行为上帮我们真正解决失眠的根源,这是国际睡眠科学界公认的失眠首选干预方案。
慢性失眠的病因是什么?
认知行为疗法是解决慢性失眠病因的优选方法
“认知”、“行为”、“生理”这些因素被认为是慢性失眠产生的维持因素,幸运的是,维持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CBT-I的核心就是,改善这些“维持因素”,用科学的认知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代替之前不良的心理因素和习惯,帮助失眠者重新建立起对睡眠有帮助的想法和信念,避免做不利于睡眠的事情,从而睡眠得到改善。
多项研究证实,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CBT-I在短期具有同等疗效,从长远来看,CBT-I的疗效更为持久。
出处: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失眠障碍综合防治指南》陆林
所以,中国、欧美多国睡眠专家都推荐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来治疗失眠,如果你有失眠问题,建议可尝试CBT-I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