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是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数据,被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学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全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开放数据支持。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绿会)GBIF工作组在该平台录入并发布上海金山区川蔓藻数据,供参考及下载。
图源:GBIF
摄影:周晋峰
在2023年7月24日赴上海进行的生物多样性调研中,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在上海市金山区鹦鹉洲生态湿地记录了川蔓藻。
川蔓藻(学名:Ruppia maritima L.)是一种沉水草本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温带、亚热带近岸水域和咸水湖,可在海边盐田或内陆盐碱湖生长。在中国,它分布于辽宁、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及其沿海岛屿、海南、广西等地。
川蔓藻是一种高等显花植物,具有完整的根茎叶系统,它的地下茎呈水平方向生长,节上排列着环状的根。叶子呈带状,细长而柔软,叶表面没有或只有很薄的角质层。
与其他沉水植物相比,川蔓藻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它能耐受更广泛的盐度和碱度,对水体温度也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在低温环境下生存,但高温可能不利于其生长。
川蔓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它可以释放化感物质有效地抑制有害藻类的过度生长,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与溶解氧含量,并促进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加速根系微生物反硝化作用,同时还能富集水体中的重金属。因此,利用川蔓藻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较有应用价值的技术方法。
通过GBIF平台,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自然保护机构可以共享和访问大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促进全球的科学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中国绿发会GBIF工作组通过GBIF数据平台,来助力推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
参考文献: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4163783301
编译:Sara
审核:CXC
编辑: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