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张宇: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拥抱热闹

中源协和生命科技体验馆
科普以细胞与基因为代表的生命科学知识,不断思考生命的真谛。
收藏

【北上求学,找到兴趣方向】

2003年,张宇踏上了北上求学的道路,成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一名本科生。在聊到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他说:“现在回想,当时很单纯的希望能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父母的管教,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但进入北航之后,张宇才发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他是这个专业的第二届学生,这意味着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所有的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当时的系主任,也是张宇后来的研究生导师,中国空间生命科学开拓者庄逢源院士认为学习交叉学科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涉猎。因此,大学四年,张宇跟着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学习了很多东西,“我们当时跟着理学院的同学一起学大学物理,跟着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一起学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他回忆到。

除了上课,张宇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也遇到了许多具有挑战的事情。他本科毕业设计的课题是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变化,这要求他去往蒙古,等待卫星返回地面后迅速处理细胞,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经常一做就是一个通宵。“回头来想,本科期间做了许多类似这样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回忆到。

“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未来研究方向。对于学科的选择,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新兴学科,完全新的东西,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张宇如是说到。

【赴德留学,坚持就是胜利】

2010年,张宇来到了德国,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张宇的研究方向转到了干细胞,这也为他后期迈入细胞治疗产业界打下了基础。这一转变还要从当时德国的导师制度说起,由于在德国,德国宇航中心这种科研院所是没有博士授予权利的,他的学习关系必须依托于大学,于是张宇拥有了双导师。他在大学的导师,是做干细胞研究的,大学导师一直劝说张宇来做一些可能对大众更有意义的研究,即干细胞研究;而且当时干细胞也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因此最终张宇加入了他的实验室,进入了干细胞这一研究领域。

“我记得我们实验室当时诱导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的时候,我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分化后的细胞真的像心肌细胞一样可以搏动,这真的是十分有意思的工作。”张宇说到。

但在读博期间,因为十分严格的科研训练,张宇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甚至一度产生过想要放弃读博,直接回国工作的想法,但最后,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以满分通过了博士毕业答辩。“要耐得住寂寞。”这是张宇对在德国这几年学习生活的总结。

刚到德国的第一年,张宇基本上每天都在和导师“fight”。德国人一直都以科学严谨出名,张宇的导师就是一位很传统的德国人,他对张宇进行了十分严格甚至有些严苛的科研素质训练。在最初的半年,张宇基本上是在培训中度过的,每到一个实验室,都需要接受培训,只有培训通过之后,才可以正式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其中,最令张宇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实验记录的撰写,他说:“这是我当时很struggle(挣扎)的一件事情。德国人习惯制定许多的规则,有十分健全的SOP,包括如何记录实验都有具体的SOP,你每天必须要非常工整且详尽的记录你所进行的实验。我的导师要求我的记录必须使继任者看到后能够完全根据实验记录重复出实验。而且,和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的是,在德国,导师会很认真详尽的检查你的实验记录(原始数据)。

“ 因为这些严苛的培训,张宇曾经产生过放弃的想法,他带有一点调侃的语气说他当时真的产生过“哎呀,我不念了,回去算了,回去参加工作算了。”的想法。但最终,张宇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回想起那段struggle的日子时,张宇说到:“真的!坚持就是胜利,特别是对于做科学研究来说,坚持就是胜利!当你经受住了前期的痛苦与磨难,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之后你的实验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你能够尽可能的去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客观,这样更容易产生好的结果。”

【科研or产业界,选择的心路历程】

2014年,张宇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与许多面临博士毕业的人一样,他当时也面临着大方向上的选择,是继续去做科研(读Postdoc),还是进入产业界工作。促使他做出选择的原因有两个小故事,当然还有他对于自己目标的明确认知。

在博士的最后一年,张宇基本上都是在和导师讨论修改毕业论文的事情,在最后的最后已经精确到了标点符号的使用,虽然论文拿到了满分,但他整个人是有一点崩溃的感觉。在去找导师签字上传毕业论文的那天,签完字之后他转身准备出门时,导师突然叫住了他,和他说,虽然今天签字同意了他上传论文,但希望他知道论文还可以继续再完善。“过了这么多年,我始终还记得那个场景他说的话,和当时很崩溃的心情。”张宇如是说到。

另一件事情是,张宇向他在可能去读Postdoc的地方的朋友咨询了实验室的情况,朋友和他说了一个笑话,说导师生日的时候,导师的夫人送了他一张沙发,张宇问朋友说为什么,朋友答说因为导师基本住在实验室不回家。

这两件事情让张宇认真思考了一下是否还要继续科研的道路,同时在博士期间,张宇也接触了一些公司,综合考虑之后,他选择了进入产业界这一道路。

【学成归国,开始拥抱热闹】

2015年,张宇回国,加入了中源协和,在耐得住寂寞之后,逐渐开始拥抱热闹。在谈到科研和产业界的差别时,张宇认为转化研究(产业界)和基础研究(科研)最大的不同是以终为始。做转化研究时,你的目标是做出一个产品,有一定模型和平台,你需要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将产品推进到相应的阶段,这要求你对timeline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但基础研究则更为发散,中间过程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需要探索的过程。

在谈到如何平衡做事情的深度和广度的时候,张宇认为当你决定要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势必需要了解这个事情的方方面面,这是广度,全面了解一般会花费1-3年的时间。当你了解完这件事情面上的东西后,你就需要寻找这个事情之中你最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度研究,追求深度其实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这有点像考试,你从60分进步到90分可能相对容易,但你从90分再继续去追求满分的过程,每提高一分都会十分艰难。”他如是说。追求深度是需要花费时间的,你需要比别人更努力。

说起进入产业界后的故事,张宇至今还记得他做的一个关于甲胎蛋白抗体临床研究的项目。这是一个first in class和first in human的项目。因为是新机制,全球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先例,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在穷尽一切可验证是否存在非特异结合等问题后,项目组迎来了第一位病人入组。张宇清晰的记得第一位病人入组准备接受细胞回输时候的场景,那时候,他十分紧张,也十分激动,甚至于不敢直接去病房观看这个过程。他和公司CSO一起在休息室等待结果,当时,CSO的手一直在抖。直到过了半个小时,医生送来报告说患者回输之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那一刻,张宇和CSO心中的大石头才终于落地。

2022,张宇已经成长为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官,中源药业CEO。他仍然在继续前行,坚持他所感兴趣的方向,追求卓越,促进细胞治疗产业的发展。

评论
🔴🔴
贡士级
2023-11-03
🔴🔴
贡士级
2023-11-03
科普62e5cf6f4c3c8
少傅级
“所以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未来研究方向。对于学科的选择,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新兴学科,完全新的东西,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张宇如是说到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