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创造了山河折叠的云南风光。
云南之南,孕育了傣家水乡的版纳风情。
而版纳之南,又会呈现怎样的独特魅力?
勐腊的热带雨林 | 摄影师@纪晗
是勐(měng)腊。
勐腊是云南西双版纳最南边的一个县,它与老挝和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740.8公里,为云南129个县市之最。
勐腊县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 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南腊河和罗梭江蜿蜒其间,滋润着全西双版纳近80%的热带雨林。
雨林间的南腊河 | 摄影师@查巍
在4023个山峰和51个千亩以上的平坝之间,26个民族睦邻而居,宁静祥和。
勐腊的山峰与平坝之间的村寨 | 摄影师@薛云
这一方山水是亚洲象的老家。
这里还有驰名中外的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望天树和普洱茶等独特的风景和往事。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和向公众展示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个植物园,它收集了超过12000种活植物,既是中科院的科研单位,又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图中是园内的王莲和棕榈景观 | 摄影师@万霜降
神奇的自然、独特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汇聚成勐腊的独特魅力。
而成就这些的,正是勐腊的南。
01
南方雨林
勐腊位于云南最南角,独特的地理位置最先造就了“特别”的热带雨林。
勐腊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附近,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不及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在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植被类型大多是稀树草原或荒漠,然而这里却长出了茂密的热带雨林。勐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请横屏观看,勐腊境内浓密的热带雨林景观 | 摄影师@李植森
答案是雾。
河谷低地的雾不仅改善了这里的水热条件,还有助于植被吸收养分,因此雾成为了勐腊形成热带雨林的关键。而雾恰与这里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勐腊地区山谷中浓密的雾气 | 摄影师@陈燕
大约260万年前,随着青藏高原快速抬升,云南南部的山脉格局也基本成形,现代的东亚季风气候开始出现,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也随之形成。
在此基础上,版纳以北的高大山脉挡住了南下的干冷气流,同时留住了南来的暖湿气流,在版纳形成一片湿热的弱风区,气流相对稳定。
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大的哀牢山脉 | 摄影师@邓喜平
每每晴夜,近地面的气温比高处降得更快,在稳定的气流条件下极易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而茂盛的植物和丰富的河流又为下层的冷空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水汽冷凝便有了雾。
西双版纳是有名的多雾地区,而其中的勐腊县尤甚。这里全年有近1/3的日子是雾日,其中的80%以上集中在旱季。
勐腊地区雨林河谷中雾的形成示意图 | 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因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勐腊全年80%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雨季,旱季的降雨和气温均无法满足热带雨林的需求。而雾具有良好的保温和保湿效果,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勐腊孕育出本不该有的热带雨林。
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使这里成了多彩的生物家园。纷繁的生物种类带来的是激烈的生存竞争。为了在雨林占据一席之地,各种生物花招百出。
请横屏观看,晨雾弥漫的勐腊雨林 | 摄影师@薛云
阳光是关乎雨林植物生死存亡的重要资源,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高人一头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望天树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它们在雨林中鹤立鸡群,是中国最高的树种之一,通常高60多米,最高的甚至超过80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
在补蚌的望天树景区,人们在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上架起了空中走廊 | 摄影师@查巍
除了望天树之外,雨林中还有四数木等30多米的“大高个”。为了支撑起巨大的树躯,它们中的一部分在底部延伸出板墙状的结构,这就是板根。
在勐腊的雨林中,部分板根的宽高可达10多米,像雨林中的一堵天然城墙,尤为壮观。
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巨大的板根 | 摄影师@李植森
雨林巨木的支撑方案不只有板根,还有榕属植物的气生根。
在触及地面之前,它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当其深入土壤之后,就兼具了吸收养分和支撑树体的双重功能。随着气生根不断增多、增粗,还能看到独木成林的独特景观。
榕树(Ficus microcarpa)独木成林景观 | 摄影师@刘剑伟
榕属植物不仅能独木成林,部分成员还是心狠手辣的“杀手”。
它们的种子会寄生在其他高大的树木上萌芽,然后顺着寄主的树干生长出大量气生根,将寄主紧紧缠绕,最终将其绞杀,从而为自己争得更多的生存资源。
图中榕属植物所缠绕的寄主早已腐烂并消失,但从榕属植物的中空部分仍能窥见寄主曾经的模样 | 摄影师@李贞泰
此外,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并吸引更多的授粉昆虫来繁衍后代,无忧花选择另辟蹊径,它能从茎干上直接长出花,形成独特的老茎生花景观。
无忧花(Saraca sp.) | 摄影师@杨云
热带雨林并非勐腊唯一的森林类型。
在勐仑和关累地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石灰岩山上还生长着热带季雨林。它覆盖在陡峭的石林之上,形成了独特的绿石林景观。
绿石林景观 | 摄影师@孙英舜
勐腊多样的森林成了6000多种珍奇异兽的家园。其中就包括2021年的“年度动物”——亚洲象。
这里的勐腊和尚勇保护区是野生亚洲象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区之一。2018年,研究人员在两处保护区中监测到74头野生亚洲象活动,占到全国野生亚洲象总数近1/4。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 摄影师@罗爱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勐腊的丛林里可不只亚洲象一种巨兽,这里还有牛中的巨石强森——白肢野牛。它们肩高可达2米,体重超过1吨,勐腊的密林是它们在国内仅存的分布区之一。
白肢野牛(Bos frontalis)| 摄影师@罗爱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外,这里还有世界最小的一种偶蹄动物——鼷(xī)鹿。成年鼷鹿的体长只有半米,主要以森林地面的花朵和果实为食。雄性带有一对尖细的獠牙,有打斗之用。勐腊是鼷鹿在中国的唯一家园。
鼷鹿(Tragulus kanchil ) | 摄影师@罗爱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还有森林里的高空杂技师——白颊长臂猿。它们是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也是我国最稀有的灵长动物之一,勐腊是国内极少数还能看到它们的地方。
白颊长臂猿(Nomascus leucogenys) | 摄影师@张程皓
在人类踏足之前,因为南,勐腊成了独特的雨林秘境,孕育出了多彩的生物奇观。
02
南族乐土
随着人类的到来,因为南,勐腊成了远离战乱纷争的一片祥和包容之地,接纳着四方民族来此定居,碰撞出多彩的民族文化,塑造了独特的勐腊性格。
早在新石器时代,勐腊地区就已经有先民在此生活。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越人在西南一带组成了一个部落联盟国家——哀牢国,勐腊地区从此开启了政权轮替的历史。
图中的铜指护是云南保山市出土的大量哀牢国时期的青铜器之一,它们的发现意味着保山地区很可能是哀牢国文明的中心 | 摄影师@动脉影 / 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大约400年后,随着哀牢国战败归附于汉王朝,勐腊也成为华夏文明版图的一部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一直人烟稀少,鲜有发展。
如此局面直到唐代才有了改变。大理洱海地区的蒙舍部落第三代首领——皮逻阁统一其他部落建立南诏国,而勐腊地区归属于其下的利润城。
大理剑川的蒙舍部落初代首领——细奴逻的全家福石雕,细奴逻也常被视为南诏国的初代国王 | 来源@视觉中国
商贸的兴起,让利润城成为边地重镇,当地人口因此有了显著增加。此后随着地区进一步发展,周边地区的人陆续迁入,这也成了勐腊傣族的一大来源。
清代,勐腊的傣族又发生一次大补充。1895年清政府将当时勐腊地区以东的勐乌、乌德两地割让给当时的法属越南,两地的傣族随即纷纷迁居勐腊。
傣族姑娘 | 摄影师@查巍
两大来源奠定了占勐腊人口近1/3的傣族规模。傣族也成了对勐腊影响最深远的民族之一,他们见证了勐腊的历史变迁,勐腊也塑造了傣族的独特文化。
勐腊的傣族自称傣泐(lè),他们主要居住在平坝、河谷等靠近水源的区域。由于这些区域在雨季洪涝多发,为了防止房屋被淹,傣族先民用高大的木桩将房屋悬空架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民居是环境影响的产物,并非傣族特有,下图中勐腊瑶区乡砂仁寨中的瑶族也都住在干栏式的民居中 | 摄影师@李植森
水不仅影响了傣族的建筑,还影响了他们的饮食习惯。
傍水而居的傣族以水田农耕为主,是我国种植水稻最早的民族之一。因此傣族的饮食中米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们以米为原料,发展出了手抓饭、毫糯索、毫吉、米干和米线等40多种特色主食。
毫糯索 | 摄影师@查巍
南不仅让傣族迁居勐腊,也对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时期,南传佛教从东南亚经勐腊地区传入国内。因为王室贵族的推崇,它很快成了傣族的全民信仰,几乎村村都建起了醒目的寺庙。
佛寺前的傣族僧人 | 摄影师@薛云
南传佛教不仅给傣族带来了宗教信仰,还促使傣族结合经书中的巴利文和缅文等发展出自己的傣泐文。
他们将历史传说用傣泐文记录在当地的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就有了贝叶经。
贝叶经是傣族的文化珍宝 | 摄影师@查巍
泼水节是南传佛教给傣族的另一大馈赠。
它又叫浴佛节,是庆祝傣历新年的节日,每年的四月中旬举办。这一天人们会为佛像洗浴,祈求平安,并相互泼水以示祝福。除此之外,这一天还有赛龙舟、放孔明灯等众多活动。它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泼水节上人们相互泼水表达祝福 | 摄影师@查巍
唐宋时期,不仅是傣族经历着巨变,哈尼族也在此时从红河一带南迁来到勐腊,如今这里生活着超过6万哈尼族同胞。
传统的哈尼族通常生活在山区,居住在依坡而建的被称为“拥熬”的低矮平房中。随着经济条件不断改善,族间交流更加频繁,哈尼族也开始住进傣式干栏式民居或钢筋混凝土的汉式楼房。
哈尼族妇女的民族服饰 | 摄影师@查巍
不仅在建筑上,勐腊的不同民族之间也在语言和习俗等方面互通融合,大家说对方的语言,过对方的节日,穿对方的服饰,呈现一派和谐包容的景象。
尽管如此,勐腊的民族依然保留着各自独特的一面。哈尼族中的补过人和排角人是勐腊地区特殊的少数民族支系。他们虽然归属于哈尼族,但在来源和风俗上又别具特色。
牛角状的特殊头饰是“排角人”名字的来源 | 摄影师@李植森
此外,布朗族中的克木人也是勐腊的一个特殊族群。
据当地长者介绍,克木人在傣族之前就已经来到勐腊,是这里最古老的族群之一。
“同心酒”是克木人的特殊饮酒习俗 | 摄影师@张晓岚
明清之际,西南地区纷争不断,这些地区的瑶族、彝族、壮族和苗族等各族居民纷纷南下避难。
因为南,勐腊成为了他们的理想庇护之所。
勐腊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历史迁居示意图 | 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同一时期,许多汉族人也来到勐腊地区。但他们并非逃难而来,而是为了这里的著名物产——普洱茶。
茶农正在采摘普洱茶 | 摄影师@查巍
勐腊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勐腊”在傣语中就是“产茶的地方”。
这里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当地就有种茶饮茶的记载。清代,勐腊的茶山因为出产朝廷贡茶而名声大噪,传统的六大普洱茶山中有五座坐落于此。
易武的茶商人家 | 摄影师@李植森
茶马古道从这里出发,茶商在这里开办商号,修建商铺。普洱茶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也让勐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易武的石屏会馆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如今翻新后的会馆门前又晒起了普洱茶 | 摄影师@李植森
新中国成立后,南让勐腊成为支援边疆大队伍的目的地,这里因此迎来了更多的民族。
从人类踏足以来,因为南,勐腊成了26个民族的家园乐土。多民族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碰撞出灿烂的文化,也塑造了勐腊包容的性格。
03
南境国门
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南成了勐腊的区位优势,它使勐腊蜕变成南境国门,肩负起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一种植物原材料成为勐腊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这就是橡胶。橡胶是生产轮胎等物资的主要原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天然橡胶并不原产于我国,所以上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的橡胶原料完全依赖进口。
橡胶树正往外流着橡胶原液 | 摄影师@查巍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应对西方国家的“橡胶封锁”,国内开始尝试种植橡胶树。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勐腊也加入了这个救国图存的行列,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橡胶种植第一大县。
过了半个世纪,如今在勐腊近1/5的土地上种着橡胶树,农民收入的60%以上都来自橡胶。橡胶已经超越普洱茶,成为了勐腊的支柱产业。除了茶叶和橡胶之外,勐腊还有大量的甘蔗、水稻、蔬菜和水果,它们共同支撑着勐腊作为边疆农业县的特殊角色。
请横屏观看,勐腊境内的尚勇磨歇村,这样的自然村落,农田和森林环抱,既是人类家园,也是动物们的乐土。 | 摄影师@李植森
勐腊不仅是我国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还是亚洲象等珍稀野生生物历来的重要分布区。因此产业与生态都是勐腊的立身之本,缺一不可。
勐腊也深知这一点。为此,1997年勐腊全县禁猎,1998年勐腊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国营林场停止木材采伐营销,2006年勐腊率先全国建立起中老亚洲象跨境保护区,2014年这里开始了生态胶园和生态茶园的建设,构建起“山顶戴帽,沟谷峭坡还林,中间系带,林下植灌(草),灌下养禽”的立体人工生态系统。在保障人类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向生态自然友好示意。
延绵不绝的橡胶林海 | 摄影师@陈燕
进入21世纪,依靠云南最南的独特地理位置,勐腊开始大放光芒。
这里背靠大西南,面朝东南亚,自古就是各方政权的南境边地,与东南亚往来密切,长期扮演着交流通道的特殊角色。如今,这里更是成为高大威武的国门口岸,勐腊迅速成长为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往来桥梁。
勐腊县的立体交通规划图 | 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在陆上,勐腊在1992年迎来了通往老挝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磨憨口岸。
从这里出发,300公里内可到达泰国的清孔、老挝的琅勃拉邦和越南的奠边府等多个邻国城市。这里是通往老挝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上通道。
不仅如此,主打橡胶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勐满口岸工业区也正日渐成熟。多个口岸和通道共同组成勐腊“陆上国门”的重要角色。
绿林围绕的磨憨口岸 | 摄影师@博涵
在水上,2001年,勐腊的国家级水路口岸——关累港迎来了首批商船,这里是它们沿湄公河进入国内的第一站。
从唐古拉山奔涌而来的澜沧江,经勐腊出国,之后改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水道是如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商贸往来的重要水上通道,航务繁忙,素有“东方多瑙河”的美誉。
请横屏观看,中国关累港边停靠着整齐的各国货船 | 摄影师@博涵
水陆并发,口岸日益繁忙,过境人数、车次和船次快速增加,这对勐腊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在勐满、曼庄、新民等多条过境通道的基础上,昆曼公路(昆曼国际大通道)和中老铁路(泛亚铁路中线)齐头并进,还有沿边高速和勐远机场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勐腊距离“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近。
昆曼公路和中老铁路一上一下,齐头并进 | 摄影师@丹洛
2015年,国务院在勐腊批准设立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一年之后,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成立。
“两区”的设立让勐腊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2019年,勐腊县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县区的GDP破百亿大关,年均增长8%,勐腊成了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2021年,勐腊县GDP增速9%,在西双版纳各县市中排名第一。
2022年,昆明正式托管磨憨,进一步促进了勐腊的经济腾飞,全县GDP比上年增长4.6%。
连接勐腊和勐满的腊满高速是西双版纳的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 | 摄影师@查巍
如今,人们被这片纯翠的土地吸引而来。繁茂的雨林、多彩的文化、梦幻的星空萤火,还有喷薄而出的崭新机遇,都将共同打造出一座“无忧之城”。
勐腊星空下的萤火虫 | 摄影师@李贞泰
因为南,勐腊孕育了独特的自然奇观;因为南,勐腊汇聚了多彩的人文历史;因为南,勐腊创造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一个多彩而包容的勐腊,正在变化中成长,正在机遇中崛起。
无忧勐腊,就是彩云最南给你的惊喜。
请横屏观看,青山绿水环绕的勐腊县城 | 摄影师@查巍
- 本 文 创 作 团 队 -
撰稿 | 徐Kai&何慧中
编辑 | 镜子
图片 | 谢禹涵&龙世杰
地图 | 郑艺
设计 | 郑伯容
审校 | 张照&丁昊&陈志浩
封面摄影师 | 陈燕&查巍
本文由
云南海诚控股集团&星球研究所
联合出品
【参考文献】
[1] 白燕波, 勐腊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勐腊县统计局: 2020.
[2] 何立平, 杜琴, 周兵. 云南省勐腊县民营橡胶发展情况调研汇报[J].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
[3] 吕婷,郑璇,朱高凡,汤永晶,蒋桂莲,李正玲,陈明勇.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J].林业建设,2019(06):91-96.
[4] 勐腊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勐腊县志(1978~2005)[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0.
[5] 彭海英,史正涛,童绍玉.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0,39(08):1907-1919.
[6] 宋志勇, 刀燕英.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02): 100-104.
[7] 王军. 傣族源流考[J]. 云南社会科学, 1986(02): 54-60+27.
[8] 武友德, 王源昌, 陈长瑶, 等. 云南经济地理[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8.
[9] 俞方洁. 横断山区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地区文化互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7:97.
[10]朱华.望天树林与相近类型植被结构的比较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3(01):34-46.
[11]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周仕顺, 张建侯.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 2015, 33(05): 641-726.
[12] 张荣京,郑洋,陈燕.中国热带雨林 偏离赤道向北绵延[J].森林与人类,2016(11):236-245.[13] 张晶,宋清海,张一平,邓云,武传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18,38(24):8758-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