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和交流,语言交流就是最基本的信息载体。
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更是一种教育本身。
语言与教育的关系
对教育活动来说,其交流的主要渠道就是语言。教育离不开语言,教育时刻处于语言的包围之中,离开语言,教育一刻也不能存在。
语言是教育的最后家园。人是一种语言存在物,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人的实现。从而,教育便先天地与语言有着不解之缘。
妈妈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
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沟通模式很重要,好的语言沟通不仅能加强妈妈和孩子的互动,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又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妈妈还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语言的功能不仅是交流、表达信息的工具,还有情绪的宣泄。很多时候,孩子说话其实并不只是在说话,同时还伴随着情绪的表达,妈妈这时候要做到识别孩子话语中的情绪与需求。
把握语言的度是困难的。妈妈与孩子沟通过程中,说太少,信息的传递就会不清晰、不明确;说太多,则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孩子不能理解妈妈的话。
例如:在“孩子在家把书、玩具摆得到处都是”这个场景下,妈妈会采用怎样的语言方式呢?
A:(带有情绪)能不能赶紧把东西收拾起来!!!
B:(肢体语言)不说话,拍掌吸引孩子注意力,手指这堆东西
C:描述客观事实+表达感受+解释原因+输出目的:我看见你在地上摆了很多东西,我特别难受,因为我希望我们这个家里可以保持整洁,(提出要求)请你把东西赶紧收拾一下。
当孩子的行为与妈妈的需求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做情绪的主人,妈妈可以选择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表达情绪方式,将重点放在事实和自己感受的描述上,而不仅仅是爆发式地向孩子宣泄情绪,导致沟通的爆发乃至失控。此时,妈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立场,也要站在倾听者的角度思考对孩子表达方式。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妈妈应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以“同理心”和平等的态度与其交流,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并根据其不同成长阶段给予其适当的自主权,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做孩子决策的“参与者”而不是“命令者”。
强化家庭契约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其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规矩的制定与实施,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妈妈首先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从而帮助孩子明确权责界限,让孩子学会认清自己应负的责任。同时要规范孩子的奖惩方法,要依据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或惩戒。
“教育诗意地栖居在语言中”,语言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一种根本方式,它以沟通、交流、表达等方式,关联人的思想、感情和灵魂,是儿童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