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名片:
正在进行科学研究的齐仁立
齐仁立,博士,研究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畜牧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理事,重庆市遗传学会理事,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猪精准营养供给和高效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包括猪的营养需要参数、生物发酵饲料创制与应用技术、猪肠道健康调控技术、猪肉品质形成机理与营养调控技术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7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
生活中常吃的猪肉
你知道它背后蕴藏了多少高科技吗?
如何通过科技手段
让餐桌上的猪肉更健康?
针对猪的精准营养供给和高效营养调控技术研究和创新,齐仁立带领科研团队研究建立了猪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生物发酵饲料生产与应用技术、仔猪专用菌群移植技术、新型猪源益生菌应用技术、共轭亚油酸猪肉品质调控技术、富硒猪肉生产技术等一系列生猪养殖新技术和新产品。
改善猪肉品质 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年产猪肉5400万吨以上,产值约1.5万亿元,猪肉消费量约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 60%。保障猪肉稳定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据齐仁立介绍,团队研发的生猪养殖新技术和新产品,已在四川铁骑力士、重庆汇光饲料、重庆琪泰佳牧等多个农牧企业应用和转化。
“这些技术和产品可改善仔猪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和淘汰率,降低生长猪的料重比,减少养殖成本。同时,还改善了商品猪的肉品质,利用富硒猪肉等功能性猪肉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了生猪养殖的降本增效,保障了养猪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齐仁立说。
齐仁立带领团队攻关技术
运用智能化手段 实现猪精准动态饲养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整体的快速发展,齐仁立及其团队在畜牧研究中,应用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我们团队承担的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是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和控制猪的食欲和采食量。我们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不同学科的前沿方法,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从宏观到微观,在不同维度上挖掘和解析微生物-肠-脑轴的信息交互靶点,明确肠道菌群对食欲的调节机制。”齐仁立说,这一研究,有利于建立猪精准动态饲养技术。
同时,团队正积极挖掘和开发新型饲料原料,降低玉米大豆在饲粮中的使用,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我们利用高通量菌株筛选、理化诱变、分子改造等新技术选育降低抗营养因子的专用发酵菌,实现果渣、酒糟、菜籽粕等非粮原料的高效菌酶协同发酵,创制生物饲料产品。” 齐仁立说,通过该技术可拓展原料资源,实现低值原料的高质化利用。
长期进行技术攻关 攻破两大难点
“我国是养猪大国。我们想发挥自身力量,让中国向养猪强国迈进!”齐仁立说。
通过长期研究和技术攻关,团队已解决养猪生产中两方面问题。
一是制定猪精准营养需要参数并结合低蛋白饲料、生物发酵饲料、新型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大幅降低猪饲料中粮食原料的用量,降低养殖成本。
二是通过新型绿色营养调控技术提高猪只健康水平,改善猪肉品质,生产富硒肉等高经济附加值的猪肉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为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驱动力。
凭借生物发酵饲料、微生态制剂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团队已获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本二等奖等荣誉,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正在评审中。齐仁立获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论文奖、动物营养学会青年学者优秀奖、荣昌区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齐仁立所获的荣誉证书
未来五年,团队将继续围绕养猪业在营养与饲料方面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研究并解决我市优良地方品种荣昌猪营养需要参数不明确、营养供给技术不适应的问题,建立适配荣昌猪生理特点和养殖环境的高效饲养技术体系,助力荣昌猪产业发展。
此外,将针对我市柑橘渣、榨菜尾菜、竹笋渣、辣椒秧等加工副产物原料丰富,但饲料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生物发酵技术研究,提高饲用品质,创制新型生物饲料,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文字 谢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