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外合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 胡建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 唐举玉
义诊是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为社区、乡镇、农村等地群众诊治疾病的公益活动,也是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有效措施。但随着义诊不断推广,假借义诊之名兜售保健品、未经审批擅自开展“伪义诊”的现象多有发生,值得警惕。
好的义诊利民惠民
自2013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每年9月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义诊活动,组织号召全国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军队各级卫生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适宜义诊活动。当初,首个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中,全国累计义诊群众1100万人次,开展手术近2万台次,为患者减免医疗费用8000余万元。此后全国义诊规模只增不减,据2016年的数据,当年全国义诊活动累计义诊群众达1960余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17亿元。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外合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胡建立介绍,义诊通常是为基层群众提供疾病咨询、初步筛查、诊断和一般治疗,以及普及医学健康知识等。医院每年不定期都会开展各种义诊活动,这些活动由医疗机构发起,医疗主管部门组织。发起义诊有两种形式:1.有医疗需求的地方向合作单位发出义诊邀请,这种合作关系建立在国家脱贫攻坚、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的政策与任务,或其他合作方式上,由医疗主管部门进行对接。2.医疗资源发达的医疗单位主动询问需求,由被询问地的卫生部门组织,利用当地医疗设备去学校、社区或农户家义诊。这种形式的义诊一年至少会开展一次,已形成长效机制。
谈到义诊的作用时,胡建立说:“比起口头汇报成果,我们相信数据更能说明义诊利民惠民的事实。记得我们2013年首次去大理义诊,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0多位,年龄分布差异较大,7年来我们已连续到当地义诊9次。如今,在当地发现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逐年降低,复杂病例也大幅减少了。我们派出的专家反馈,年年都能感受到当地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在提升。”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唐举玉表示,医院与一些公益机构合作,还能为基层群众争取到免费手术的机会,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同时,科普宣教让当地医生和群众增长了不少知识。
坏的“义诊”坑蒙拐骗
义诊走近了百姓,但也被某些人“盯上”,成了牟利工具,乱象屡见不鲜。2019年4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核查到一个未持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义诊团体,在当地打着免费开展“微量元素检查”的旗号,夸大检测数据,引诱村民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高额诊疗;2018年12月,湖南茶陵县查处一起以义诊之名套取多位“五保户”医保金的案件;2017年6月,江西省莲花县某村卫生室请来一群“神医”义诊,只要把手指放在名为“一滴血检测仪”的仪器上,便可知道得什么病,还推荐吃药,有村民因接受其治疗导致入院……专家表示,这些行为不仅亵渎义诊的公益性质,还损害群众利益。
两位专家总结,常见的违规义诊大概有三类:1.捆绑销售。唐举玉说,个别私营医院和个体医疗诊所或所谓的医学研究人员打着义诊的幌子,大肆促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等,随意夸大其治疗作用,诱导患者购买。2.流程违规。国家明文规定,义诊组织单位原则上在开展义诊活动前15 日需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只有通过备案并严格按照备案内容执行,才可进行义诊活动。有些医疗机构未经备案批准,无任何纸质协议或证明就举办义诊,即使没有牟利行为,也属于违规;有的机构则伪造公文,就属于违法行为了。3.没有行医资格。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一些义诊机构不专业,聘请、雇佣非医务人员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活动。胡建立认为,这种义诊由于不专业,易产生纠纷,甚至造成误诊、漏诊。
此外,胡建立说,流于形式的义诊无疑也是一大问题。义诊要做到高质量帮扶基层,医生不能为了义诊而义诊,诊疗后也不再随访,这不仅对当地群众健康没有实际帮助,还可能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义诊亟需加强监管
“义诊作为一种善意的医疗行为,不应该掺杂其他目的,也不该被某些违规义诊破坏群众对它的认知。”唐举玉说,未来,义诊还需不断完善和规范化,才能减少“好心办坏事”“违心做坏事”等问题的出现。
加强立法监管。目前,我国对义诊活动的可参考规范主要是《卫生部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和地方义诊活动备案管理办法,缺少对非法义诊的规定,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增加非法义诊违法成本。
严格备案程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本身就包括对义诊组织单位及医务人员资质的审核,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义诊过程中从事商业活动,聘请、雇佣非医务人员等行为。
形成长效机制。偶尔做一次义诊意义并不大,要建立可持续的帮扶,加强随访。由于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随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例如远程查房、互联网会议、微信电话问诊等线上模式,也有助完善义诊活动。
唐举玉表示,为了充分服务群众,义诊活动形式多样,规模不一,尤其是疫情后,线上义诊大幅增加,但还是建议,首诊一定要采用实地面诊模式。义诊特别适合经济困难的患者去参加,要注意参加前准备充足,携带身份证、诊疗卡和以往的病历及检查资料,便于医生做全面综合的判断。
另外,两位专家提醒中老年人,一旦碰到义诊,先要进行鉴别。比如询问义诊活动是否经过备案;观察义诊医务人员有没有佩戴统一印制的胸卡;就诊前留意义诊诊所是否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人员是否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以及义诊使用的药品是否具有国家批准文号;凡是涉及“保证治愈”等夸大宣传,诱导就医等行为,不可轻信。(生命时报实习记者 石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