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怡辉 注册营养师
审核:王军波 北京大学医学部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这样一则新闻,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法庭判决“酸碱体质论”创始人Robert O.Young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一次,关于“酸碱体质论”的伪科学是彻底被揭穿和推翻了。于是,人们多少又会有些困惑了!既然体质都不分酸碱了,那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还分酸碱性吗?给食物分酸碱性,还有意义吗?
首先,我们先要弄清一个概念,任何一种食物,经过人体代谢,其最终的代谢产物是酸性还是碱性,与它在舌尖上让我们体味到的酸、咸、甜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按照食物在人体内最终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我们把食物分成2类: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也许你会问“体质酸碱论都被证明是伪科学了,那给食物分酸碱性也就没多大意义了,既然人体具备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即使吃很多大鱼大肉、几乎不吃蔬菜、水果,也不会让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变酸吧?”的确,我们的身体很“智慧”,为了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特别是血液的酸碱值(pH)稳定在7.35~7.45,属于弱碱性范围。因为一旦身体内环境被破坏,血液pH发生变化,生命就会受到直接威胁。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同“酸碱体质论”鼓吹“吃酸性食物就会让血液(体质)变酸”的理论,确实是低估了我们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言不符实。但是,我们也不要因为今天“体质的酸碱性”被否定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食物的酸碱性,随意任性地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重”大鱼大肉、精细主食/精加工食物,而“轻”蔬果的摄入,这是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因为如果一日三餐中成酸性食物的比重大,身体就要费力地去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这对于身体而言,就是所谓的“酸负荷”。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酸负荷短期看不会导致身体内环境变酸,但是长此以往,会增加身体的调节负担。身体为了中和食物代谢产生的过多的酸根离子,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骨骼是身体的“钙库”),使其与酸根离子一同随尿液排出体外。“钙库”亏空,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当然,酸负荷不仅影响骨骼的“钙库”,还会影响体内其他微量营养素仓库的库存,带来不必要的“内耗”,从而带来更多的健康隐患。所以,体质的酸碱性不存在,但食物的酸碱性不容忽视,过多选择酸性食物带来的“酸负荷”风险还是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是的,虽然体质的酸碱理论被否定了,但选择吃什么食物,仍然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