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有网友视频爆料称
在陕西榆林靖边县波浪谷游玩
发现一女子翻围栏
踩丹霞地貌拍照
视频中,该女子站在岩石的凹陷处,两手扶着山壁,不停调整姿势,反复踩踏,下方还有同行人指导动作。
视频截图
此事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纷纷对此违规拍照、损坏自然地质遗迹的行为表示愤慨,进行抨击。而后,工作人员回应称,丹霞地貌不允许踩踏,这是不可修复的。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丹霞地貌第一次被破坏。早在2018年,陕西靖边龙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区就被网友发现,有多处被人为破坏的痕迹,不少人在这块丹霞地貌上随便刻画。
为什么丹霞地貌不可踩踏?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这种地貌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2~3百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且伴随大量节理、裂隙的发育。
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张掖丹霞旅游景区官网
丹霞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和消亡期四个阶段。
首先,含红层的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这属于丹霞地貌的幼年期;
接着,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得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这属于丹霞地貌的中年期;
随后,随着进一步的流水冲蚀、崩塌及风蚀等作用,已形成的堡状残峰、石墙和石柱等地貌进一步被支离,山顶的平缓坡面完全消失,堡状残峰被支离为石墙、石柱,高度渐矮,体积渐小。这个阶段崖麓缓坡的面积很大,缓坡之上由陡崖所包围的方山、岩峰等地貌,已演变成为零星分布的残峰、残柱、残堆。此时的丹霞地貌已步入风烛残年,属于老年期;
最后,随着红层的不断抬升和进一步的流水冲蚀、崩塌及风蚀作用,零星分布的残峰、残柱、残堆变矮变小,直至完全消失,形成准平原状的缓坡丘陵,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丹霞地貌已消失,属于消亡期的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
图片来源:新华网
实际上,不同地区或相同地区的丹霞地貌可能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从而导致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丹霞地貌具有不同的特征。
丹霞地貌的形成历经百万年为单位的地质历史,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在遭受人为破坏后会加速风化和流水侵蚀,且自然恢复周期长、修复难度大,是目前存在的类似古生物化石,如若被人踩上一脚,地表层分布的屑岩会被轻易破坏,地表留下的一个脚印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才会恢复原貌。
由上述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以及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其形成以及保存时间可以跨越几千年到几个百万年不等,并且形成条件十分苛刻。这也是近日一组游客为拍摄视频肆意破坏地貌,令业内专家痛心疾首、引起全社会对此严厉谴责的原因。
各式地貌都是我国的宝贵资源,为我国的旅游业及其他各项产业增添色彩,但对相关地貌的任性破坏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个性化”行为既没有顾及自身安全,更没有考虑损坏景区自然地质遗迹的后果,对此要坚决说不。
有些网友并不觉得刻个字、踩一脚有多严重,有这种想法,可就大错特错了。
《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修订)》第四十四条明文规定: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
(二)违反国家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进行爆破、挖掘等活动,危及文物安全的。
根据《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条规定: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名胜古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每一个景点的形成和延续,需要每一代游客的悉心保护。
在此,我们大声呼吁:
请不要再破坏景区风景了!
任何景区
都不欢迎有这种行为的游客!
综合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科普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