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故事① | 王燚 张普: 既是夫妻也是队友

重庆科技报
原创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收藏

王燚,男,生于1985年,教授,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绿色合成与应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张普,女,生于1987年,重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两人于2014年结婚,至今9年。

“我们其实是同门师兄妹,都师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黄承志教授。”说起当初两人的相识,张普现在仍是一脸的仰慕。

王燚是比张普高两个年级的师兄,由于各方面都很优秀,用张普的话来说就是自带“师兄光环”,让人钦佩。而世间最美好的事之一,莫过于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恰好也喜欢你。郎情妾意,两个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2011年,正在西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燚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深造的机会,“当时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可以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领域顶尖科学家夏幼南教授研究组联合培养两年,这个机会梦寐以求。”王燚说,他坚信好男儿志当为国建功立业,通过这个契机,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更能将所学本领回馈祖国,因此他毅然选择赴美学习。

不过,这对刚在一起不久的两人来说,两年的分离是个不小的考验。张普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从山西赶赴重庆,为女儿把关。见面之后,虽然王燚本人得到了张普家人的认可,但家人仍然对两人即将的长期分离不抱太大信心。

“其实我从小很多事都会听从家人的安排,但在这件事上我第一次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管家里是否认可和同意,我都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在课题组读博,坚持等他回来。”张普说,自己之所以如此坚定,是因为她明白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当时能确定的是两人的志趣相投和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如果两人的感情能够经得起分离两年的考验,那以后还能有什么事能难倒两人呢。

“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这是那时流传颇广的一句网络流行语,在等待王燚的两年里,张普一边继续自己的学业,一边留起了长发。所幸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张普长发及腰,王燚学成归来。2014年,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王燚的研究领域是纳米合成,张普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医药,两人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举个例子,在解决心衰标志物含量极低难以低成本、高灵敏准确定量的难题时,纳米探针的性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检测效果,王燚的研究特长是设计和精准调控性能优异的探针确保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我的研究特长则是验证这个新方法在临床大量复杂样本检测中是否能用、是否好用。”张普说,这就导致了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彼此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爱人,还是知己、队友、合作者、“好哥们儿”……

他们一直希望用自己的专长去解决临床中真正需要解决的难题,但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的文献和例子极少,“最初卡住的点就是我们的方法与临床现有方法对比时,出现了专业知识盲区。因为分析化学和医学检验的方法学评价标准存在差异,那段时间我一一走访附属医院检验科的老师,晚上回家两个人一起复盘、学习和探讨各个参数的意义和原理。”张普说,那段时间熬夜“补课”和随时随地“组会”是全家习以为常的事情。

讨论就难免会有不同观点,讨论激烈时更是免不了争论。有一次,张普激动地拍了桌子,王燚也因为对方的过激反应愣住了,气氛一度陷入尴尬,“当时我们的小孩也在场,幸亏孩子对我们日常的讨论已经习以为常,不然可能真以为我们吵架了。”

分享各自的观点使得在一次次摩擦中让夫妻两人之间的感情升温。王燚坦言,一开始两人对这种争论还有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求同存异,只要两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工作中的争论甚至争吵都不足为惧,反而能够让两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两人的互补性给科研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两人的生活,“我们两个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在单位的时候搞科研、教学,回家后两个人又凑在一起研讨课题。”张普说,好在夫妻两人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将人生看作一个跷跷板,生活和工作各占一头,这头起来那头势必就会落下去,难以平衡。但他们两人却把人生看作一个圆,生活和工作都是组成这个圆的一部分,缺一不可。

“当相爱的两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既是夫妻,又是队友,这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吗。”夫妻俩笑言。(记者 彭洋)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
贡士级
2023-11-26
🔴🔴
贡士级
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