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普博主发微博称,在社交软件上刷到前往祁连大草原的游客手持野生鼠兔的照片,甚至抓鼠兔已经成为当地热门旅游项目。对此,青海省海北州疾控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提醒,这种行为存在风险,游客是不可以触摸投喂鼠兔的,如果发现类似情况,可以向当地疾控或卫生部门反映。
鼠兔一度被“错灭”
“鼠兔是兔,不是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动物学者冉浩进一步解释说,鼠兔耳朵不像兔子那么长,反而短而圆,鼠兔在外形上有些像鼠类,因此得名。在生物分类学上,鼠兔是兔形目鼠兔属的哺乳动物。鼠兔是分布在草原和荒漠的小动物,在我国分布有超过20种鼠兔,在青海、西藏等地就能见到高原鼠兔。
鼠兔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原住民”,因为数量多且啃食牧草,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度被当作害兽,被大量投毒杀灭。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牧场退化并非鼠兔造成的。随着对鼠兔生态价值的认识,“错灭”情况有所好转。
冉浩告诉记者,鼠兔是很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如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优势物种高原鼠兔是几乎所有捕食者的猎物,它们的挖掘活动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草甸的营养循环,洞穴也被多种蜥蜴和鸟作为巢穴,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因此,“只要草原上的鼠兔不过度繁殖,没造成数量过多,就不需要控制。”冉浩说。
不能随意接触鼠兔
正常情况下,野生动物对周围环境非常警惕,不会主动接触人类。冉浩提醒,鼠兔是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与人接触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应激行为,也很容易发生人被抓伤咬伤的情况。此外,作为次要宿主,鼠兔身上可能会携带如鼠疫媒介蚤等病原生物,在青海玉树就曾有因玩弄高原鼠兔而感染腺鼠疫的报道。
“事实上,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与任何野生动物的直接接触。”冉浩强调,一方面这会干扰它们正常生活,投喂食物更会扰乱它们的消化系统和营养健康;另一方面,人和兽之间有可能互相传播疾病,一些对人没有多大影响的疾病可能对野生动物是致死性的,而一些对野生动物没有太大影响的感染,对人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疾病,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在野生兽类中多为隐性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在部分啮齿动物中也是隐性感染,但人一旦被感染,情况则有可能非常严重。
始终与所有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对人和对动物都是保护。冉浩表示:“大家请一定记住,野生动物不是可以把玩的萌宠。为了让捉拿野生动物的不文明现场彻底消失,每一位游客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自然价值观念。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