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7年科技助农 吉林省科协携科技小院、“农工巧匠”亮相农博会

科普吉林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官方科普号
收藏

8月18日,“第二十二届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会”在长春农博园隆重开幕。作为农博会重要展出项目之一的科普大集,也再一次亮相“建设新吉林 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

科普大集助力人才培养 农博会现场集中表彰“农工巧匠”

科普大集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省科协”)自1996年起,连续27年打造的品牌活动,在广大农民朋友中有广泛的影响力。而由国家农业农村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长春农博会自2000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21届,在东北地区大放异彩,受到了省内外广大农民和市民的热烈欢迎,已成为吉林省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活动之一。省科协将科普大集镶嵌在农博会之中,使科普大集这个品牌与农博会的平台强强联合,共同搭建起了面向农民群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大型科普宣传阵地,是农博会中“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板块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了解政策、收集信息、学习知识、借鉴经验、见识新产品新技术的极好机会。

观展群众积极参加有奖知识问答

观展群众围看演出

科普大集现场,为了让农民朋友更形象、更方便地了解农业科学知识,省科协不但邀请到了吉林省歌舞团有限公司的专业演职人员们进行专场惠民演出,而且在农博园智慧联动温室设置了百米科普长廊、图书发放处、“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参与处,以图文并茂的图片展示、免费图书赠阅、有奖知识问答、歌唱、舞蹈、快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展示农业科技领域新突破、新进展,普及农业生产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

现场免费发放图书

医疗专家免费义诊

此外,为了让农民和市民享受到医疗诊治和帮助,增强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养成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省科协还组织了省乡村振兴健康医疗服务团成员及有关医疗学会专家现场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服务。

科技兴农,离不开人才的助力。科普大集现场,为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发扬创新创造精神,争当新时代“三农”工作奋斗者,省科协专门为2022年度“农工巧匠”代表进行了表彰。

现场为“农工巧匠”代表颁奖

2022年,为了发掘一批技术水平高、手工技艺精、经营能力强、管理理念新,有绝活、有本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工巧匠”,省科协在多年来组织评定的“农村科技致富大王”“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基层农技协优秀领办人”“林农乡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评定”等工作基础上,联合吉林省乡村振兴局开展了吉林省“农工巧匠”的评定工作,

经过初审、复审、终审环节,最终在2023年5月份评定出2022年度吉林省“农工巧匠”157人,其中种植业87人、养殖业20人、手工业22人、农业经营管理22人、农业工程6人。

科研人员坚持多年深入一线 科技小院成效凸显

科技兴农的典范之一,就是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是中国农技协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探索成立的,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开展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增产增收,是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为农民免费培训稻渔养殖技术

东辽蚯蚓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吴旻带领学生观察饲料添加蚯蚓干对蛋鸡健康状态及产蛋状况的影响

吉林省科技小院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与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在四平市梨树县共建的“玉米科技小院”,迄今已有14年发展历程。2021年6月,省科协成立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吉林省分联盟,经中国农技协批复,首批授牌科技小院8个。2023年5月,经省科协和省农技协的积极组织协调,组织高校积极申报,截止目前,我省经中国农技协批复设立的科技小院已达50个,市(州)覆盖率为100%,县(市、区)域覆盖率为55%。

东辽蚯蚓科技小院研发人员蚯蚓场观察蚯蚓产卵及孵化情况

科普大集现场,吉林省东辽蚯蚓科技小院、吉林铁东梅花鹿科技小院、吉林梨树玉米科技小院、吉林龙潭吉桃科技小院等涵盖稻渔、稻蟹、谷物、玉米、木耳、桑黄、小浆果、吉桃、肉牛、肉羊、白鹅、蚯蚓、梅花鹿、甜百合等多领域多产业的18家科技小院以场景搭建、新品种、新技术讲解等多种形式在现场进行了宣传展示,受到了很多观展群众的高度关注。

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现场展示稻渔技术

“采用稻虾、稻蟹等稻渔共养种植的方式种田,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秋举介绍,中国农技协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是由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公主岭市委市政府、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公主岭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院以研究和推广稻田养殖虾蟹技术为目标,老师和研究生常年驻扎生产一线,致力于解决产业瓶颈问题,提升农民水产养殖技术,普及水产相关科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2018年成立至今,她和研究团队几乎整年呆在农村,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测深缓释施肥等技术,既保障了蟹的养殖环境,又保证了大米的品质与产量。该模式获得全国稻渔模式大赛“特等奖”,其蟹田大米获全国渔米评比大赛金奖。针对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品种单一、养虾业空白等问题,小院使用中间培育技术,制出适应北方寒地环境的小龙虾苗。

“经测算,采用试验田精细管理方式,米和水产收益可以实现翻倍。”王秋举介绍,正因为在多年实验中农民的收益获得了极大提升,农民对于这种种植方式也越来越认可,目前在公主岭地区,采用稻渔种植方式的水田已经超过1000亩,在松原、白城地区等盐碱地区,种植面积更大,因为在稻田里养虾、养蟹,还能够起到改良土质的作用。

在众多科技小院中,以蚯蚓生态养殖为主的东辽蚯蚓科技小院同样引人关注。该小院是由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辽源市科协和东辽县科协依托东辽县华宇家庭农场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院2023年成立,养殖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蚯蚓场占地面积0.66万平方米,玉米、沙棘、有机蔬菜种植面积40余万平,以研究和推广蚯蚓循环生态农业技术为目标,老师和研究生常年驻扎生产一线,致力于蚯蚓抗寒品种耐寒特性、蚯蚓营养成分饲喂母鸡对鸡肉和鸡蛋营养传递机制、蚯蚓品种改良及认定、蚯蚓营养供给方案、耐寒蚯蚓品种药用价值评估等相关研究。

东辽蚯蚓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吴旻介绍蚯蚓养殖相关情况

“目前,蚯蚓科技小院现有常驻硕士生4人,开展科技培训26场,接待技术观摩团队50余次,培训农民2300余人,成功推广140余户农民开展蚯蚓养殖,帮助350余人增收致富。”据小院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讲师吴旻介绍,未来小院拟开发耐寒药用蚯蚓新品种1个,以及蚯蚓精准投喂、蛋鸡饲粮蚯蚓替代比例、蚯蚓营养素的母源传递机制等新技术3项,普及蚯蚓养殖及蚯蚓生态循环农业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困扰现代养殖体系中畜禽粪便带来的卫生环保问题,服务乡村振兴。

文:孙凌伟

图:孟绍东、部分为受访者提供

评论
中气旋
少师级
已阅
2024-10-06
飞马腾空
太师级
2023-08-25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3-08-24